搜索

您当前位置: 必威BetWay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新闻中心
必威·「BetWay」官方网站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我国关键矿产脆弱性与出口管制

类别: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5-01-06 12:48:36   浏览:

  必威·「BetWay」官方网站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我国关键矿产脆弱性与出口管制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已成为全球地缘经济竞争的前沿领域。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寻求减少战略依赖,提高关键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与此同时,范围日益泛化,关键矿产安全成为经济安全乃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主要国家均出台或更新关键矿产战略,对于关键原料及矿产资源的管制升级。美西方国家通过“能源资源治理倡议”“矿业安全伙伴关系”“可持续关键矿产联盟”等机制,以及《通胀削减法》和《关键矿产独立法案》等法案,联合打造本土化、多元化和“去中国化”的供应链,推动实现关键矿产供应链独立于中国等地缘战略竞争对手。

  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日新月异,上游关键矿产需求迅猛发展。除了保障本国产业链包括国防军工产业安全,关键矿产的争夺也是为了控制工业基础原料,掌握战略性产业发展主导权,削弱地缘对手的战略性产业竞争力。

  全球关键矿产竞争愈发激烈,特别是中美在关键矿产方面的争夺趋势越发明显。美国不仅加强了对中资企业并购其关键矿产资源的限制,还试图通过构建关键矿产联盟,影响同盟国的并购环境,为中资企业设置更多并购障碍。同时,美国近年来加大对全球南方国家尤其是非洲、拉美国家的宣传力度,强调中国企业矿业投资可能带来的风险与陷阱。比如,秘鲁钱凯港的开通为中国与南美的矿业合作带来了广阔机会,反过来也招致了美国的大力负面宣传。

  资源民族主义兴起,成为推动全球战略性矿产战略变革的另一股力量。南方国家依托在优势矿种的全球话语权,强化与跨国矿企讨价还价的能力,通过提高矿产特许权使用费率和税率、停止或重新谈判现有采矿合同、国有化、探讨建立产销联盟等措施,推动利益再分配。部分国家为了发展本土工业并提升价值链水平,以矿产原料出口管制为契机,向下游冶炼深加工、零部件和整机发展。我国企业在南方国家的投资并购既面临新机遇,也迎来更加激烈复杂的博弈和挑战。

  全球关键原料、关键矿产资源供应链属于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十年市场主导、效率驱动的发展过程,已形成了高度嵌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矿产原料、冶炼分离、下游应用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国际协作和相互依赖的关系,打破这种依赖将导致全球供应链的动荡乃至破裂。而在一个矿产供应链断裂的环境中,全球经济合作可能数十年,动荡不安将成为时代潮流。

  仍要看到,市场力量仍是全球矿业投资并购的主导力量。只要遵守基本的市场逻辑,分工协作仍是主流,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就不会断裂,经济全球化就不会消亡。

  关键矿产(Critical Minerals)通常指对经济和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供应中断将对经济安全和产生重要影响的非燃料矿产。欧盟通常称之为“关键原材料”(Critical Raw Materials),我国则常用“战略性矿产”这一概念,但我国的战略性矿产范围同时包含了石油、天然气等大宗燃料矿产。

  关键矿产的范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以欧美日为例,列入关键矿产清单的矿物合计近50种,但由于各国资源禀赋和在全球矿产供应链中的控制能力不同,列入关键矿产的种类也有所区别,如下图所示。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清洁能源(核电、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电动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相关的原料、矿产重要性凸显,尤其是清洁能源上游矿产广泛进入关键矿产范围之中。国际能源署(IEA)指出清洁能源广泛使用的重点矿物包括钴、铜、锂、镍、稀土元素(包括钕、镝、镨、铽、钪、钇等17种金属元素),其他矿物包括砷、硼、镉、铬、镓、锗、石墨、铪、铟、铱、铅、镁、锰、钼、铌、铂、硒、硅、银、钽、碲、锡、钛、钨、钒、锌、锆。

  清洁能源关键矿产需求迅猛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在2022年的预测,若要在2050年实现全球碳中和的目标,全球能源转型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可再生能源行业将成为锂、镍、钴、铜、稀土元素的最大消费部门,预计2040年全球关键矿产需求将比2020年增长6倍多,其中锂需求将增长40多倍,石墨、钴和镍的需求约增长20~25倍,铜的需求将会加倍,电动汽车和储能电池的金属需求在2040年将会至少增加30倍。

  关键矿产主要分布在少数资源富集的国家。关键矿产的全球分布极不均匀,富集于极少数国家。大型矿产投资周期长,从勘探、建设到投入使用通常需要十余年时间,矿物供给增长缓慢。矿产分布不均、供应短缺导致关键矿产的战略重要性凸显,矿产资源国在全球矿产供应链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提升,引发资源国新一轮资源民族主义以及主要经济体之间产业链控制力争夺。

  以主要关键矿产的储量和产量(原生金属)份额集中度为例,前三国家储量占比(CR3)达到或超过80%的关键矿产10余种,包括稀土(约80%)、钒(95%)、铟(81%)、锗(92%)、镓(94%)、铋(81%)、铬(93%)、铌(99%)、钽(99%)、锆(86%)、铪(86%)、铂族(98%)、铼(87%)、铯(87%)、铷(90%)等;产量CR3达到或超过80%的关键矿产约20种,包括钴(85%)、锂(88%)、稀土(94%)、石墨(89%)、钨(90%)、钒(94%)、锑(80%)、铟(90%)、锗(93%)、镓(99%)、铋(96%)、萤石(87%)、铍(93%)、铌(98%)、铂族(91%)、铼(80%)、铯(100%)、铷(100%)等。

  作为大宗商品的关键矿产中,铜、铁、镍、铬、锰、锡等分布也较为集中。铜的储量和产量CR3分别为41%、47%,铁的储量和产量CR3分别为64%、69%,镍的储量和产量CR3分别为72%、67%,铬的储量和产量CR3分别为93%、72%,锰的储量和产量CR3分别为73%、74%,锡的储量和产量CR3分别为57%、60%。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国际镍业研究组织(INSG)、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WNA、上海有色网、稀土在线公众号等,深企投产业研究院整理。产量主要按初级提取的原料计算。除非特别说明,数据以2023年度为准。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报告2024》,截至2022年底,全球铁、锰、铬、磷、钾盐、锂、钒、钛、镁、钨、铌、钽和铂族金属储量丰富,铟、锡、锑、铅、锌、铋、镍、铝、铜等资源的保障程度较低。同时报告显示,中国这23种矿产的储量在全球占比差异较大,多数大宗矿产资源的储量全球占比较低。其中,铟、钨、铋、钽、钛、锑、锡、铅、锌、钒、锂、镁等12个矿种的资源储量全球占比超过10%,为优势矿产。其他11种矿产储量全球占比较低,属于紧缺矿产。

  综合我国各类矿产的可采储量和当前产量在全球所占比重,可将我国的战略性矿产(剔除大宗能源矿产如石油、天然气)分为如下四类。

  第一类是具有全球供给优势的战略性矿产。这类矿产我国的产量和储量兼具优势,全球储量占比超过20%,而现有产量占比超过50%,主导全球供给(包括出口)格局,能够影响全球价格波动,具体包括稀土、石墨、镓、锗、钨、钒、锑、铋、铟、萤石等。

  具体来看,镓、锗、铟、钒、铋、锑属于伴生矿,主要依托我国的氧化铝(副产镓)、铅锌矿(副产锗、铟、铋)、钢铁(副产钒)、钨矿(副产铋)、金矿(副产锑)等大规模矿产的采选冶炼产能优势进行生产,其他国家开采提炼均无法产生规模经济,仅能通过废料回收满足部分需求。稀土、钨矿、石墨主要依托我国矿产储量优势以及庞大的下游应用需求(特别是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并通过冶炼分离技术的持续创新,在全球构筑起产能与技术融为一体的整体优势。

  第二类是供应风险较小的战略性矿产。这类矿产国内资源储量全球占比超过10%(或者可采储量充足),矿石产量全球占比超过20%,总体进口依存度可控或者中资企业已在海外投资布局,可保障原料供给安全,如钼、锂、钛、锡、铍、磷等。

  具体来看:钼矿从储量来看属于我国的优势矿种,但我国消费量大,产量与消费量基本相当;锂矿国内供给不足,中资企业在海外广泛投资布局,同时主导全球锂盐加工市场;钛矿国内储量不低,但品位较低,进口依存度约33%,锡矿进口依存度40%左右,这两种矿石进口总体来自与我国友好的南方国家,供给风险相对可控;铍矿我国储量不低,但采选冶炼技术有待提升,进口依赖度较高;磷矿我国储量占全球比重较低,但总储量不低,产量位列全球第一,对外依存度在2%以下,海外进口风险较小。

  第三类是国内供应明显短缺,对外依存度高,但全球供应风险当前可控的战略性矿产。这类矿产国内储量和矿石产量全球占比低,矿石进口依存度高(50%以上),但中资企业通过全球投资布局,总体上能够保障海外矿石、原料供应,并在金属精炼上形成全球产能优势,具体矿种包括镍、钴、锰、铜、铁、钾盐、铀、铬、锆等,以大宗商品类矿产为主。

  铜矿对外依存度近80%,主要进口国包括智利、秘鲁、蒙古国等,中资企业在刚果(金)等铜矿资源丰富的国家大力投资,未来还将依托钱凯港开通契机加大拉美铜矿开发力度,总体供应风险可控。

  铁矿方面我国矿石品位低,基本依赖进口,矿石进口量占世界总进口量约70%,主要风险在于跨国矿业集团依托寡头垄断地位抬高价格,总体供应风险相对可控。

  我们应将这类矿产作为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的重点,鼓励并支持中国优势矿业企业积极走出去,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资源丰富国家的矿业合作,拓展海外供应链渠道,实现互利共赢;要综合使用多种手段,有效维护中资企业海外矿业的合法权益,积极应对地缘因素以及南方国家政局变动等不利因素对矿产项目开发所带来的冲击。

  第四类是国内基本无生产,供应风险高的战略性矿产。这类矿产大多数是国内无可采储量的稀有金属,对外依存度基本在90%以上,由于产量低、全球供应少,且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产业密切关联,客观上随着地缘紧张局势加剧存在卡脖子风险,具体包括铌、钽、铯、铂族、铪、铼、铷等。对于这类金属,需要提升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能力,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扩大原料矿石、精选矿、再生材料、初级金属的库存,同时依托国家战略储备库加强对精炼金属的收储。

  基于我国在稀土、石墨、镓、锗、钨、钒、锑、铋、铟、萤石等矿产全球供给方面的主导地位,这些优势战略性矿产具有实施出口管制的潜力,可作为威慑和制止美西方在其他产业领域尤其是半导体供应链对我国脱钩断链的工具,进而保护我国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出口管制并非禁止出口,其作用包括:一是防止我国核心技术特别是相关金属冶炼分离技术流失,保持我国在优势矿产的产业链综合优势;二是通过定向威慑,尤其是对美国盟友国家的优势产业关键供应链形成潜在冲击,阻止美国滥用二级制裁对我国战略性产业进行无底线打压。因此,出口管制的效力在于禁止关键材料出口之前,对相关国家发出明确信号,并跟随外部局势调整力度(放松或加紧)。一旦形成对关键材料的全面禁止出口,则可能引发对手国的全面报复,并在紧张局势螺旋式升级中,造成全球矿产供应链断裂。因此,禁止出口需要有正当的理由,比如军民两用物资管控,关键矿产的“武器化”实际上是供应链的“核选项”,作为应对极端形势下的报复行动。

  从应用来看,我国较早利用稀土出口管制,为外交工作服务。比如,2010年中日危机爆发期间,我国实际停止稀土对日本的直接出口。此后,到了2012年,日本信越化学在龙岩长汀设立稀土合金加工厂,主要生产稀土磁铁合金、钕铁硼磁材,间接规避后续稀土制裁的风险。

  2023年7月,商务部、海关总署两部门发布公告,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锗价至今已上涨70%。

  2023年10月,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优化调整石墨物项临时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对石墨原料、高性能材料和制品进行临时出口管制。

  2023年12月,商务部、科技部修订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术目录》,稀土的提炼、加工、利用技术属于禁止出口的技术,氧化铝生产中以种分母液回收原液中镓的“溶解法”工艺属于限制出口的技术。

  2024年11月15日,商务部会同工信部、海关总署、国家密码局,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涵盖石墨及其制品、铋、铍、铪、钨、铼等相关材料,以及镓相关物资、锗相关物资、锑相关物资、金锑冶炼分离技术。

  从对目标国的产业冲击力度、禁止出口可能造成的损失规模来说,石墨、稀土、镓、锗、钨的出口管制效果相对较好,也是当前管制的主要方向。再考虑到下游产业规模以及产业链的相互嵌入程度,由于稀土、镓、锗、钨的下游应用主要为装备、电子、汽车、半导体的关键零部件,这些产业中国与美、欧、日形成复杂的协作关系,即中国的产业可能是这些关键材料及零部件的应用方和需求方,因此禁止出口实际可能造成互相伤害,不能长期维持。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性以及全球锂电池供应链的现状,石墨出口管制可成为我国反制欧美日制裁的最佳手段之一。目前全球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以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为主)由我国企业主导,我国企业市场占有率在92%以上。日韩主要电池厂商包括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松下等高度依赖我国石墨负极材料,一旦日本、韩国受迫于美国,加大与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脱钩力度,尤其是出现日本半导体设备厂商对我国芯片制造企业断供的情况,我国可以考虑加大石墨管制力度,禁止中国生产的石墨材料、使用中国石墨负极材料的电池进入美日车企(如美国本土产特斯拉、日本丰田等)供应链中,阻断、延缓美日电动汽车的发展进程,并可间接帮助国产新能源汽车在除了美国以外的发达市场提高市场份额。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必威、延展性、耐用性和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化工、新能源等领域,其金融属性仅次于黄金和石油。在电力领域,铜是电力传输和分配的主要材料,用于电线、电缆和变压器等。新能源汽车用铜密度是传统汽车的4倍,新能源发电是传统化石能源发电用铜密度的2倍到3倍,伴随全球能源增长与新能源转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设备、风电光伏、数据中心等领域用铜量快速增长。由于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全球铜市场处于长期景气周期。

  ——全球储量分布。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4年1月发布的报告,截止2023年末,全球已探明可开采的铜储量为10亿吨,主要分布国家包括智利(1.9 亿吨)、秘鲁(1.2亿吨)、澳大利亚(1亿吨)、俄罗斯(0.8亿吨)、刚果(金)(0.8亿吨)、墨西哥(0.53 亿吨)和美国(0.5亿吨)、中国(0.41亿吨)等,如下图所示。

  ——全球生产情况。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2023 年全球矿产铜(铜精矿)产量为2200万吨,主要产铜国为智利(500万吨)、秘鲁(260万吨)、刚果(金)(250万吨)、中国(170万吨)、美国(110万吨)、俄罗斯(91万吨)、澳大利亚(81万吨)、赞比亚(76万吨)等;精炼铜方面,2023年全球产量约2700万吨,主要生产国包括中国(1200万吨)、智利(200万吨)、刚果(金)(190万吨)、日本(150万吨)、俄罗斯(100万吨)等。据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精炼铜产量为2762.61万吨,消费量为2769.19万吨。

  ——中国生产消费情况。我国是全球精炼铜的主要生产国,但铜矿资源不足、产量较低,主要依赖进口。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我国铜精矿进口量为2754万吨,铜资源对外依存度近80%,主要进口国包括智利、秘鲁、蒙古国等。

  ——中资企业全球布局情况。为了保障铜矿资源供应,中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对非洲、拉丁美洲的铜矿资源进行股权收购,加大开发力度。

  在非洲,在中资企业投资开发推动下,刚果(金)的铜矿开发以及产量迅速增长,自2018年以来产量已翻番。刚果(金)拥有300公里的铜钴矿带,全球矿业企业尤其是中资企业在此集中布局,中资企业包括洛阳钼业、中国中铁(华刚矿业)、五矿资源、中国有色、北方矿业、金川集团、紫金矿业、华友钴业、金诚信、盛屯矿业等。自2018年以来,中国连续5年成为刚果(金)最大投资国,累计投资额超过200亿美元。2023年刚果(金)矿产铜产量达到284万吨(其央行统计口径),超过秘鲁跃居全球第二,其中70%以上来自中资矿企。

  拉丁美洲国家中,智利和秘鲁合计拥有全球31%的铜储量,钱凯港开通对于我国企业加强在拉美国家的铜矿及其他关键矿产的投资、开采,保障国内战略资源供应将起到重要作用。

  ——全球储量分布。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截止2023年末,全球铁矿石原矿储量约1900亿吨,含铁储量为870亿吨,其中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的铁矿石原矿储量分别为580亿吨、340亿吨、290亿吨,含铁储量分别为270亿吨、150亿吨、140亿吨,合计原矿储量和含铁储量均占全球的64%。中国的铁矿石储量约为200亿吨,位居全球第四,占全球储量的10.53%。然而,中国铁矿石的平均品位仅为34.5%,在全球主要铁矿石储量国家中最低,远低于全球平均的45.79%。按金属铁含量计算,2023年中国铁矿石资源含铁量为69亿吨,占全球总量的7.93%。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根据自然资源部《2023年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我国铁矿石储量为169.17亿吨。

  ——全球生产情况。澳大利亚和巴西既是全球铁矿储量最大的两个国家,同时也是铁矿产量最高的两个国家。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2023年,全球铁矿石有用矿(Usable ore)产量约25亿吨,其中澳大利亚铁矿产量9.6亿吨,巴西铁矿产量4.4亿吨,占全球铁矿产量的比重分别为38%和18%,两国合计供应全球约56%的铁矿;且这两国的铁矿品质优良,2023年澳大利亚平均铁矿品位为47%,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46%,巴西平均铁矿品位为44%,也接近全球平均水平。按含铁量计算,2023年全球铁矿产量约15亿吨,主要生产国包括澳大利亚(5.9亿吨)、巴西(2.8亿吨)、中国(1.7亿吨、印度(1.7亿吨)、俄罗斯(5800万吨)、伊朗(5000万吨)、加拿大(4200万吨)、南非(3900万吨)等,如下图所示。

  ——中国生产消费情况。我国作为全球钢铁生产第一大国,铁矿石主要依赖进口,进口依存度高。按照世界钢协推算,2023年全球粗钢产量达到18.9亿吨,其中中国粗钢产量10.2亿吨,占比54.0%。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为11.79亿吨,连续5年超过11亿吨,占国内全年铁矿石消耗量的 84.58%,占世界总进口量约70%。

  ——中资企业全球布局。铁资源自给率偏低是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掣肘之一,中国宝武、武钢等钢铁龙头企业加快布局海外权益矿,在澳大利亚、利比里亚、几内亚布局铁矿石资源开发,部分项目与全球矿企巨头进行股权合作。2023年,由宝武资源参股的FMG铁桥项目、利比里亚的博米项目,武钢参与的利比里亚邦矿项目相继投产。2024年,中国宝武参与的澳大利亚昂斯洛铁矿项目、西坡铁矿项目完成首批铁矿石交付或发运,中国宝武完成对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全球储量最大、品质最高的露天铁矿)的股权实际入股。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镍具有坚硬的质地、良好的延展性和铁磁性,能够高度磨光和抗腐蚀,可用于生产不锈钢、合金结构钢、高镍基合金、电镀材料、电池材料、催化剂等,主要消费端为不锈钢和新能源汽车电池。不锈钢为镍最大下游需求领域,占比70%以上;电池领域镍消费快速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30年全球新能源电池镍消费将达到92.8万吨。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需求驱动下,镍矿资源竞争加剧。

  ——全球储量分布。镍矿主要以硫化镍矿和红土镍矿为主,其中硫化镍矿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等地区,红土镍矿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区,近年来红土镍矿主导全球镍资源供给。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球镍资源量超3.5亿吨金属,其中54%为红土镍矿;已确定的镍储量超过1.3亿吨,其中印度尼西亚为5500万吨、占比42%,澳大利亚、巴西储量占比分别为18%、12%。主要国家储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全球生产情况。印度尼西亚已主导全球镍市场,产能规模、产量和全球占比不断提高。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镍矿产量为381.52万吨,精炼镍产量为345.27万吨,消费量为318.99万吨,供应过剩26.28万吨。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统计,2023年全球矿产镍产量约360万吨,较2022年增长33万吨,同比增长10.1%。根据Mysteel调研统计,2023年印度尼西亚镍产品合计产量在187.84万镍金属吨。根据基准矿物情报(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数据,2023年印度尼西亚精炼镍产量达到171万吨,占全球的51%,预计到2030年印尼镍产量将增至302万吨,占全球供应量的65%。随着印度尼西亚镍产能持续扩张,过剩产能导致2023年镍价大幅下滑,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镍矿关停,推动全球产能进一步向印度尼西亚集中。

  ——中国生产消费情况。根据Mysteel,2023年中国精炼镍产量预计为24.3万吨,较2022年增加6.9万吨,同比增加40%。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镍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50%以上,镍矿石需求严重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达90%。其中,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为我国主要镍矿进口国,占我国镍矿进口总量的95%。近年来,随着印度尼西亚禁止镍原矿石出口,菲律宾成为我国镍矿石最大进口国,印度尼西亚则成为我国精炼镍的最大进口国。

  ——中资企业全球布局。中国长期是印度尼西亚镍产品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地,2024年上半年,印度尼西亚出口至中国的镍产品总量达到515.44万吨,占比高达94.15%。印度尼西亚的镍业以中资企业为主,以青山集团为代表,中国企业长期在全球尤其是印度尼西亚投资布局镍矿开采、加工,当前已实际控制全球一半以上的镍矿加工能力。

  根据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数据,中资企业在国内外生产的镍占全球供应的份额已从2015年的34%上升到2024年的58%,主导全球电池镍市场。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钴具有很好的耐高温、耐腐蚀、磁性性能,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电气电子、化学、陶瓷等工业领域,且是电动汽车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原料。根据安泰科统计,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电池领域的钴需求占比将超过60%。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22年预测,2040年全球电动汽车及电池对钴的需求量将达到45.5万吨,约为2023年的2倍。

  钴主要以伴生矿的形式存在,多伴生于铜钴矿、镍钴矿、砷钴矿和黄铁矿中,独立存在钴矿物极少。全球的钴矿资源中,大约41%为铜钴矿,36%为镍铜钴硫化矿,15%为红土镍钴矿,纯钴矿床(砷化钴、硫化钴、钴土矿)不足8%。

  ——全球储量分布。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截止2023年末,全球查明具有内蕴经济价值的钴资源量2500万吨(陆地范围),已探明可采储量约1100万吨,主要分布在刚果(金)、澳大利亚,两大资源国控制了全球约70%的钴储量。具体来看,刚果(金)储量600万吨,澳大利亚储量170万吨,印度尼西亚储量50万吨,古巴储量50万吨、菲律宾储量26万吨、俄罗斯储量25万吨、加拿大储量23万吨,如下图所示。

  ——全球生产情况。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报告,2023年全球矿山钴(即钴原料、粗钴)产量由2022年的19.7万吨增长至23万吨,其中刚果(金)产量17万吨、全球占比达到74%,印度尼西亚产量1.7万吨、全球占比7.4%,俄罗斯、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菲律宾等也有部分生产,主要生产国如下图所示。

  ——中国生产消费情况。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精炼钴生产国,2023年精炼钴全球产量占比75%。作为全球主要的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生产国,我国钴消费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但钴矿对外依存度在98%以上,主要是从刚果(金)进口矿山钴(粗钴)进行精炼。

  ——中资企业全球布局。中资企业通过对海外钴矿的投资布局保障资源供应。刚果(金)现有的19座钴矿场,有15座都是中国公司运营或资助的。其中,洛阳钼业依托刚果(金)的铜钴矿布局,成为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商,2023年产量为5.55万吨,同比增长174.31%‌。中资企业也在印度尼西亚扩大钴产能,比如华友钴业、格林美、力勤等矿业公司投资的印度尼西亚红土型镍钴矿。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锂是一种轻金属,主要用于电池、冶金、航天等领域。自然界中主要的锂矿物为锂辉石、锂云母、透锂长石和磷铝石等,含锂的液态矿主要有盐湖卤水、地下卤水、热泉等。随着新能源锂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锂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能源战略矿产之一。

  ——全球储量分布。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截止2023年末,全球已探获(探明+控制类别)的锂矿产资源量约为 1.05 亿金属吨(折合碳酸锂当量约为 5.59 亿吨),锂储量约为2800万金属吨,主要分布在智利(930万吨)、澳大利亚(620万吨)、阿根廷(360万吨)、中国(300万吨),主要国家储量如下图所示。

  ——全球生产情况。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2023年全球锂产量预估为18.47万吨,其中澳大利亚、智利、中国产量分别为8.6万吨、4.4万吨和3.3万吨,三国合计产量占全球的88%。其他生产国还有阿根廷(0.96万吨)、巴西(0.49万吨)、加拿大(0.34万吨)、津巴布韦(0.34万吨)等,如下图所示。

  ——中国生产消费情况。依托我国锂电池产业需求增长,我国一直是全球锂资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主导全球锂盐加工市场。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统计,2023年全球锂及其衍生物产量折合碳酸锂当量(LCE)约111.6万吨,其中我国基础锂盐产品产量折合碳酸锂当量(LCE)约为81.5万吨,占全球比重为73%。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数据,2023年我国进口锂精矿约401万吨,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巴西、津巴布韦等国,同比增长约41%。净进口碳酸锂14.91万吨,同比增长约18.6%。

  ——中资企业全球布局。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全球锂矿进行投资布局,覆盖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墨西哥、刚果(金)、津巴布韦、马里、塞尔维亚、爱尔兰等国家,重点收购拉丁美洲和非洲的矿场股份。国内在海外投资锂矿的主要企业包括天齐锂业、盛新锂能、赣锋锂业、紫金矿业、宁德时代、中矿资源、华友钴业等,但近期天齐锂业在智利、赣锋锂业在墨西哥等国的矿产权属遭遇变故被取消或变卖,不排除来自地缘(如美国)的压力,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上升。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石墨主要应用在核能、新能源、储能、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石墨在军事领域也有广泛和重要的用途,例如,石墨是导弹、火箭、隐身飞机、激光武器和石墨炸弹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而石墨炸弹是专门用来破坏敌方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的武器。石墨是电动汽车电池生产的关键矿物(作为电池负极材料),来自这一领域的需求正在激增,2018年以来以电池为最终用途的全球石墨市场规模增长了250%。

  ——全球储量分布。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截止2023年末,全球天然石墨储量为2.8亿吨,其中中国石墨储量7800万吨,巴西石墨储量7400万吨,莫桑比克储量2500万吨,马达加斯加储量2400万吨,坦桑尼亚储量1800万吨,TOP5全球主要石墨山储量国家的储量合计占比78%。其他拥有储量的国家包括俄罗斯、印度、土耳其、墨西哥、朝鲜、韩国、斯里兰卡、乌兹别克斯坦、越南等。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根据自然资源部《2023 年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2023年我国晶质石墨储量为10040.01万吨。

  ——全球生产情况。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天然石墨产量160万吨,其中中国产量123万吨,占全球比重为77%;其他生产国还有马达加斯加(10万吨)、莫桑比克(9.6万吨)、巴西(7.3万吨)等,如下图所示。

  ——中国生产消费情况。中国是天然石墨的储量、生产和出口大国,石墨开发利用技术位列全球前列,主导全球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市场。根据SNE Research数据,2023年中国企业在全球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中的份额达到92.6%,全球第1至第9位均为中国企业。从负极材料出货量结构来看,人造石墨占比约84%,天然石墨约14%,均由中国企业主导。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钨具有高密度、高熔点、高强度、耐腐蚀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军事、汽车、医疗、航天航空等领域。在军事领域,高比重钨合金被广泛用于制造穿甲弹、炮弹、坦克装甲等;在核领域,钨可用作核反应堆的控制棒和结构材料,提高反应堆的抗腐蚀性和耐热性;钨能用于制造电子器件、半导体器件、充电电池等高科技产品。钨下游需求以硬质合金为主,各领域需求占比分别为硬质合金(58%)、钨材(21%)、钨特钢(17%)、钨化工(4%)。其中硬质合金具有高硬度、高强高韧、耐热、耐腐蚀及耐磨等优良性能,硬质合金下游需求量结构为切削工具合金(占比45%)、耐磨工具合金(占比27%)、矿用工具合金(占比25%)、其他(3%)。

  ——全球储量分布。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截止2023年末,全球钨储量约440万吨,同比增长15.79%。其中,中国钨储量23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52%;澳大利亚储量57万吨,俄罗斯储量40万吨,越南储量7.4万吨,西班牙储量6.6万吨,朝鲜储量2.9万吨,奥地利储量1万吨。主要国家储量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根据自然资源部《2023年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我国钨矿(三氧化钨)储量285.11万吨。

  ——全球生产情况。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世界钨供应主要来自中国的生产和出口。2023年全球钨产量约为78000吨,其中,中国钨产量为63000吨,占全球总产量的80.77%,其他生产国包括越南(3500吨)、俄罗斯(2000吨)、朝鲜(1700吨)、西班牙(1500吨)、玻利维亚(1500吨)、卢旺达(1400吨)、奥地利(910吨)、澳大利亚(800吨)、葡萄牙(500吨)等,如下图所示。

  ——中国生产消费情况。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钨生产国和消费国,根据中国钨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钨精矿产量12.3万吨,同比下降3.38%;仲钨酸铵(APT)产量12.3万吨,同比增长7.89%。国内钨矿采取配额制生产。自2002年开始,我国正式对钨金属的开采总量进行控制,施行配额制。2023年我国钨精矿的开采指标为11.1万吨(标吨),同比增加1.8%。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钒是银白色、可延展的高熔点金属,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极少以单一矿物存在,常和金属如铁、钛、铀、钼、铜、铅、锌、铝等矿产共伴生,或与碳质矿、磷酸盐矿共生。世界绝大部分钒的供应来自开采的矿石(或炼钢炉渣),提取钒的矿产资源主要是钒钛磁铁矿、含钒的碳质页岩(俗称石煤、煤矸石)两大类。全球钒产品消费量90%以上应用于钢铁冶金,通常用于生产高强钢和特种钢(如高速钢、工具钢、特种合金钢等),其他应用领域包括高端金属材料(钒钛、钒铝合金,可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化工(氧化催化剂)、储能电池(钒电池的电解质等)、颜料、纳米及医疗材料等领域。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报告,随着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发展,预计2033年全钒液流电池将占钒消费量的17%。

  ——全球储量分布。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球钒资源合计超过6300万吨(折金属钒),储量约1900万吨。其中,澳大利亚储量850万吨,俄罗斯储量500万吨,中国储量440万吨,三个国家储量合计占全球的94%。主要国家储量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根据自然资源部《2023年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我国钒矿(五氧化二钒)储量1029.82万吨。

  ——全球生产情况。根据USGS数据,2023年全球钒(以金属钒计)产量为10.35万吨,其中中国产量6.8万吨,俄罗斯2万吨,南非0.91万吨,巴西0.64万吨,如下图所示。

  ——中国生产情况。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钒矿生产国,近年来产量占全球保持在70%上下。鞍钢集团攀钢公司、俄罗斯Evraz、河钢集团承钢、北京建龙占据全球钒资源供给的前四名。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钛在自然界分布很广,钛的金属元素含量占第七位,仅次于铝、铁、钙、钾、钠和镁,在矿物中主要以二氧化钛、钛酸盐、钛硅酸盐形式存在。钛金属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热系数低、耐高温低温性能好、耐腐蚀能力强、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生物医疗、化工、海洋工程等领域。钛合金的比强度(强度/密度之比值)是常用工业合金中最大的,所以是宇航工业必不可少的结构材料。

  ——全球储量分布。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2023年,全球钛矿资源储量(以二氧化钛计)约为7.5亿吨,其中钛铁矿储量约6.9亿吨,金红石资源储量0.55亿吨。中国钛铁矿资源储量约2.1亿吨,位居全球第一;其次为澳大利亚铁钛矿1.8亿吨(金红石储量35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63.4%);其次为印度(0.85亿吨)、巴西、挪威、南非、加拿大、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乌克兰、美国、越南和肯尼亚,上述13个国家钛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98%。

  ——全球生产情况。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2023年全球钛铁矿产量(折合二氧化钛)为860.4万吨,其中,中国、莫桑比克与南非产量分别达到310万吨、160万吨、100万吨,合计占比达到66%。其他生产国包括加拿大(50万吨)、挪威(43万吨)、澳大利亚(40万吨)、塞内加尔(34万吨)、马达加斯加(32万吨)、印度(21万吨)、美国(20万吨)、肯尼亚(14万吨)、越南(14万吨)、乌克兰(6万吨)、巴西(5.4万吨)等。

  2023年全球金红石55.8万吨,其中,澳大利亚、塞拉利昂、南非产量分别达到20万吨、11万吨、10万吨,合计占比达到73%。其他生产国包括肯尼亚(5.8万吨)、乌克兰(5万吨)、印度(1.3万吨)、莫桑比克(0.9万吨)、塞内加尔(0.8万吨)等。

  ——中国生产消费情况。我国钛铁矿储量和产量位列全球第一,钛矿是我国的优势矿种资源,但由于我国钛资源禀赋不佳,钛矿品位低,钛矿资源总体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优质钛矿进口依赖度高。2023年我国钛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达425.2万吨,进口依存度达33%,主要进口来源国为莫桑比克、肯尼亚、越南、美国、挪威等,前五名的占比达73%,进口集中度相对较高。我国钛矿生产企业主要包括钒钛股份、龙佰集团、安宁股份、重钢西昌等。与英国力拓、澳大利亚澳禄卡、南非爱索矿业和爱尔兰肯梅尔资源等国外巨头相比,国内钛矿原料供应商的规模、资源产量差距较明显。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天然铀在军事上主要用来制造核武器和核动力燃料,在经济领域主要是用作核电站核反应堆的燃料。当前核电已经占到全球能源需求的10%,随着全球能源低碳转型持续推进,核电发电量将持续上升,对天然铀的需求呈现增长趋势。根据世界核能协会(WNA)数据,目前全球核电装机量为396GW,对应全年铀需求约6.75万tU,2023年COP28会议22个国家签署2050年三倍核能宣言。根据WNA中性预测,2040年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86GWe,对应2025~2040年平均新增装机约18GW,全球反应堆铀需求预计增至12.99万tU。

  ——全球储量分布。全球铀资源分布集中度高。根据世界核能协会(WNA)数据,世界五大铀储量国为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加拿大、俄罗斯和纳米比亚,2022年储量分别为168.41万吨、81.52万吨、58.85万吨、48.09万吨、47.01万吨,占全球储量的比重分别为28%、13%、10%、8%、8%,前五大储量国占全球比重接近70%。公开数据显示,我国铀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0位之后。

  全球铀资源总储量充足,足够支持核电长期持续使用,但低成本铀矿资源相对稀缺。根据华源证券报告引用经合组织核能署(NEA)数据,目前开采成本低于260美元/kgU的铀资源可使用130年,但开采成本低于80美元/kgU的铀资源仅可使用约30年,成本低于40美元/kgU的铀矿仅占全球总可采资源的不到10%,且低成本铀矿主要来自于哈萨克斯坦。

  ——全球生产情况。根据俄罗斯原子能公司消息,2023年全球天然铀产量约5.48万吨,同比增长10%,九大铀业企业产量约占总量的87%,其中:哈萨克国家原子能公司产量约1.1万吨,占比20%;加拿大Cameco公司占比15%,俄原子能公司占比14%,法国欧安诺和中广核各占10%;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兰铀业公司产量约3800吨,占比7%,排名第六位;中核集团占比6%,英国必和必拓占比5%。

  从国别来看,铀生产集中度高。2022年全球铀产量4.94万吨,前五大铀生产国分别为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纳米比亚、澳大利亚和乌兹别克斯坦,其中哈萨克斯坦占比43%,前五大铀生产国产量约占总量的85%。俄罗斯是世界第六大铀生产国,控制着全球约44%的铀浓缩产能。

  ——中国生产消费情况。我国天然铀大量依赖进口,进口国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加拿大、纳米比亚、尼日尔和澳大利亚。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中国铀矿及其化合物的进口数量达到1.22万吨,进口金额达到1.22亿美元;其中,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数量达到7444.83吨,占比约为60.79%,居于首位。哈萨克斯坦成为中国铀的最大进口来源地。

  为保障天然铀资源供给,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通过海外直接投资以及股权合作,投资开发铀矿资源,铀矿分布在纳米比亚,并在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蒙古等国家持有铀矿股权。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锡是延展性强的低熔点金属,是传统的“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可制造焊接材料(主要用于电子制造业、光伏焊带等)以及各种合金,也可用于食品、饮料和气雾剂的包装等。自然界中的锡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物(锡石)和各种硫化物(例如硫锡石)的形式存在。

  ——全球储量分布。全球锡资源总量呈下降趋势,近年来全球未新发现的大型矿床,后备资源有限,同时和其他金属相比,锡矿床规模通常较小。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统计,近20年全球锡资源储量不断收缩,2023年储量约为430万吨,同比下降6.5%,为近20年最低位。2023年中国锡矿储量全球第一,锡矿储量达110万吨,占全球储量约26%,其次缅甸储量70万吨,占比约16%。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玻利维亚、秘鲁、刚果(金)锡矿储量分别为62万吨、46万吨、42万吨、40万吨、13万吨、12万吨。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根据自然资源部《2023年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我国锡矿(金属锡)储量117.44万吨。

  ——全球生产情况。近年来全球锡矿供应维持26-31万吨水平。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2023年全球锡矿产量为29万吨,同比下降5.5%。分区域看,产量前五的国家分别为中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秘鲁、刚果(金),产量分别为6.8万吨、5.4万吨、5.2万吨、2.3万吨、1.9万吨。其中,中国、缅甸、印度尼西亚产量占比分别达到23%、19%、18%。

  ——中国生产消费情况。我国是全球精炼锡第一大生产国,但锡精矿40%左右依赖于进口,缅甸为主要进口国。国内目前处于地下开采阶段,由于原矿品位逐渐降低,高品位矿量逐渐下降,国内采选成本加大。自2008年开始我国从传统的锡出口大国转为净进口国。2023 年国内锡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为 24.9 万实物吨,折合 6.6万金属吨,同比增长2.21%,其中缅甸进口量达18.1万实物吨,占比约73%,刚果(金)进口2.8 万实物吨,占比约11%,其他进口国还包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钼是高熔点稀有金属,物理化学性质与钨相似,导电性和导热性强,膨胀系数小,硬度和强度极限比钨低,加工性能稳定,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农用化肥、电气化工和航天等领域。钼的终端需求中有80%来自钢铁行业,在大多数产品中以合金添加剂存在,可明显增强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和合金结构钢的强度和耐磨性,如钼与镍、铬制成的合金主要用于制造飞机的金属构件,以及车辆上的关键耐腐蚀零件;钼与钨、铬、钒制成的合金主要用于高速切削的刀具、军舰的甲板、坦克的装甲,以及枪炮内膛、火箭喷口、卫星天线等关键构件。此外,由于钼的热中子俘获截面小且具有高持久强度,还可用作核反应堆的结构材料。钼的主要矿石矿物是辉钼矿(含钼60%),钼矿主要包括原生矿、伴生矿(通常以铜钼、钨钼伴生为主)两类,其中国内以原生矿为主(占比约60%)、海外以伴生钼矿为主(占比超90%)。

  ——全球储量分布。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2023年全球钼储量约为1500万吨,中国、美国、秘鲁及智利四国储量约占全球储量的81%。中国储量为580万吨,占全球比重为39%;美国储量350万吨,占比23%;秘鲁及智利储量分别为150万吨、140万吨,占比为10%、9%。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根据自然资源部《2023年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我国钼矿(金属钼)储量780.56万吨。

  ——全球生产情况。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2023年全球钼产量约为26万吨,同比增长2.8%,前五名生产国为中国、智利、秘鲁、美国和墨西哥,占全球总产量的93%。其中,2023年中国钼矿产量为11万吨,同比增长3.8%,占全球产量的42%;智利产量为4.6万吨,占比约18%;秘鲁产量为3.7万吨,占比约14%。

  ——中国生产消费情况。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钼矿生产国和消费国,钼消费需求占全球40%以上,与产量大体相当。钼矿是我国的优势矿种之一,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大型矿床多、矿体埋藏浅等特点,对全球的钼市场有重要影响。从企业情况看,根据2018年报告,全球范围内前11大企业控制着市场72%的供应量,其中有5家企业来自中国。2023年我国金钼股份(产量2.73万吨)、洛阳钼业(产量1.56万吨)、中国中铁(伊春鹿鸣矿业,产量1.52万吨)、江西铜业(德兴铜矿,产量1万吨)、紫金矿业(产量0.81万吨)5家企业合计钼金属折合产量达到7.62万吨,占全球比重近30%。当前洛阳钼业、紫金矿业、中国中铁企业等在海外(拉美、非洲)投资的铜、钴矿场,也将有相应的伴生钼产出。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锑是稀有重金属,质脆、易碎、没有延展性,导电性和传热性差。锑在工业制造里常常被当作添加剂,有着“工业味精”的称呼。锑金属可用于制造合金,常用于制造铅酸蓄电池、化工管道、电缆包皮、轴承以及齿轮;高纯度锑金属可用于生产半导体、电热装置、远红外装置及军工产品;锑氧化物可用于生产阻燃剂、陶瓷颜料、玻璃澄清剂、橡胶、纺织及化工产品等。锑广泛用于国防工业,可用于生产弹药、夜视设备和红外传感器,也是各种、信号弹甚至核武器的组成部分。锑在自然界里主要在硫化物矿物辉锑矿(Sb2S3)里存在。全球锑矿主要是辉锑矿、脆硫锑铅矿、硫锑铅矿等为主的硫化矿,还存在部分氧化矿;除以锑为主的单一矿床以外,锑常与金、铅、钨等元素共生或伴生。由于锑消费量不大,具有半金属的次生性质,通常是其他有色金属矿石(主要是含金矿石)提取过程中的副产品,生产商数量有限。

  ——全球储量分布。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截止2023年末,全球锑矿石储量约为217万吨,主要国家储量为:中国储量64万吨,俄罗斯35万吨,玻利维亚31万吨,吉尔吉斯斯坦26万吨,澳大利亚14万吨,缅甸14万吨,加拿大7.8万吨,塔吉克斯坦5万吨,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根据自然资源部《2023年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我国锑矿(金属梯)储量82.74万吨。

  ——全球生产情况。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2023年全球锑矿石产量8.3万吨,其中:中国产量为4万吨,塔吉克斯坦2.1万吨,土耳其0.6万吨,缅甸0.46万吨,俄罗斯0.43万吨,玻利维亚0.3万吨,澳大利亚0.23万吨。但中国的锑矿产量正逐年下降,以2019年为例,开采量为10万吨,但中国仍是主要生产国,占世界产量比重达48%。

  ——中国生产消费情况。我国是锑产业大国,锑矿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重要的锑供应国。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锑业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锑原料(锑精矿及其他)产量为40879吨(金属量),同比增长7%;锑锭产量为66179吨,同比下降3.8%;三氧化二锑产量为96287吨,同比增长1.1%。从企业情况看,国内锑矿采选主要企业包括湖南黄金、华锡有色、华钰矿业等,其中湖南黄金2023年锑品产量3.1万吨,在全球占有较大份额。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铟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触摸屏、液晶显示器和太阳能电池等高科技产品中。铟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制作铟锡氧化物(ITO),是平板显示触摸屏的核心材料,能够提供高透明度和导电性。铟也是太阳能电池铜铟镓硒(CIGS)薄膜的关键原材料。在全球铟的需求构成中,ITO靶材占据着主导地位。根据SMM的数据,ITO靶材的需求占比高达72%,而电子半导体、焊料与合金分别占据了11%和12%。

  铟在地壳中的丰度并不算低,但年产量低,主要以伴生矿形式开采,作为锌、铅和铜等金属的副产品提取的。铟资源回收再生是精炼铟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近年来产量已超过矿产原生铟。以中国为例,精铟生产企业分两种,第一类是锌冶炼企业,第二类是以冶炼渣、灰、泥,钢厂烟灰、尘泥等为原料,以精铟等稀贵金属、锌锭、硫酸锌、次氧化锌为主要产品的企业。

  ——全球储量分布。全球铟资源量预计仅7.6万吨,但其中可开采的仅50%。又因为铟是伴生矿,难以单独开采,目前工业通过提纯的方法生产金属铟,回收率大约50%。据《“双碳”目标下中国光伏产业铟需求预测》,全球铟资源储量主要分布于中国、秘鲁、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累计占全球总储量83.1%。其中中国储量8000吨,占全球的75%。

  ——全球生产情况。2023年全球精炼铟(包含原生铟和再生铟)产量预计超过2000吨,中国占比70%左右。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2023年全球精炼铟(原生铟)产量约为990吨,其中中国产量650吨,占比高达65.7%;其他生产国还有韩国(200吨)、日本(64吨)、加拿大(37吨)、比利时(18吨)、法国(12吨)等。如下图所示。

  ——中国生产消费情况。中国是全球领先的铟生产、精炼和出口国,控制了全球铟市场的一半以上。根据安泰科《2023年铟市场回顾与后市展望》,2023年中国精铟全年产量约为1478吨,同比增长11.8%,其中,原生铟小幅增长1.25%,得益于废靶回收,再生铟(预计产量828吨)增长23.34%。2023年国内消费量683吨,增长6.2%必威,其中ITO靶材领域消费占比85%,其他消费领域包括焊料及合金(33吨)、其他领域(31吨)、代汞缓蚀剂(24吨)、化合物半导体(10吨)以及光伏薄膜(5吨)。从出口情况看,2023年1-11月我国铟产品累计出口量833吨,预计全年出口900吨以上。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金属锗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集成电路、光纤通讯、红外光学、太阳能电池、化学催化剂、生物医学、航空航天测控、核物理探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且重要的应用。锗单晶可做晶体管,是第一代晶体管材料,其后被硅基晶体管替代,但随着科技进步,锗晶体管还可能有新的应用。锗早期主要用于生产二极管和PET催化剂,随着新应用领域的发展,锗当前的主要消费领域涵盖纤维光纤、红外光纤、PET催化剂、电子和太阳能器件等。军事和民用的光学器件,像高品质的红外探测器、热像仪等产品需要应用到锗,因此锗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属性。

  锗是一种稀散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非常低,主要伴生在铅矿、铜矿、铁矿、碳等矿物中。锗单独提炼困难,通常在加工有色金属矿石所得的副产品以及煤灰、烟道灰中提取锗,比如国内锗原料的供应主要依赖于铅锌冶炼过程,这一来源占据了总供应量的60%以上。锗也可以在含锗的废料中回收,全球锗总消费量的30%来源于回收材料。

  ——全球储量分布。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探明锗金属储量约8600吨,其中美国3870吨(45%),中国3526吨(41%),俄罗斯500吨(6%),其他国家占730吨(8%)。美国的锗矿大多是以铅化物和锌化物的形式存在的,锗的含量比较低,在缺少铅锌冶炼基础需求的条件下提炼高纯度的锗不具有经济可行性。

  ——全球及中国生产情况。近年来全球锗矿(原生锗)供应量在160-170吨之间,再生锗供应量预计60-70吨之间,其中中国占比预计70%-80%左右,但缺少有效统计数据。根据安泰科《2022年锗市场回顾与后市展望》,预计2022年我国锗产量(包括原生锗和再生锗)达到180吨,较2021年增加25吨左右,国内消费量122吨,净出口30吨左右,出口规模占据全球贸易主要份额。

  2023年锗被列入我国的战略性关键矿产目录中的优势矿种。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中国出口锗及其制品41.2吨,较2022年的42.7吨下降3.5%,而进锗及其制品仅为1.1吨,锗产品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2024年1-7月,国内累计出口锗产品数量为15.3吨,同比下降56%。

  中国金属锗行业主要企业有驰宏锌锗(2023年产量65.92吨)、云南锗业(2023年产量47.69吨)、盛屯锌锗(原四环锌锗,2024年上半年产量6.92吨)、恒光股份(2023年产量约0.3吨)等。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镓主要在半导体材料、催化剂、核反应堆(热载体)、医学领域和高温温度计等方面被广泛应用,在半导体领域的消耗占总量的80%以上。镓本身并不是半导体,但由于其可与砷、氮、硒、碲、磷、锑等金属和非金属形成的一系列镓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均为优质半导体材料(比如砷化镓、氮化镓为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可以被用于集成电路、探测器、光电材料和大型电子器件的制造。

  镓是分散元素,通常并不能形成独立的矿床,主要以伴生形式存在于铝土矿、铅锌矿和煤矿中,只能作为铅锌矿、铝土矿和煤矿加工的副产品,分离提取镓的难度很大。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镓都是从生产氧化铝的种分母液中提取的。得益于我国的氧化铝、铅锌冶炼加工规模,我国在全球原生镓供应占据主导地位。

  镓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多个国家或组织列为战略性或关键性矿产资源。2023年7月3日,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是自2018年贸易战以来,首次利用出口管制的办法对西方国家进行反制。

  ——全球储量分布。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于2022年发布的数据,全球已探明的金属镓储量27.93万吨,其中中国储量19万吨、全球占比68%,其他地区方面,美国储量0.45万吨、南美洲1.14万吨、非洲5.39万吨和欧洲1.95万吨。全球镓远景储量超过100万吨,但预计只有不到10%的镓是潜在可采的。为了储备镓资源,我国主要依靠进口铝土矿来生产粗镓。

  ——全球及中国生产情况。全球原生镓生产由中国主导。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2023年全球初级低纯度镓(粗镓)产量为610吨,其中中国产量600吨、占比98%,其他生产国包括俄罗斯(5吨)、日本(3吨)、韩国(2吨)。从产能看,2023年全球粗镓产能约为1100吨,其中中国产能1000吨,占比达89%。

  2023年全球高纯度精制镓产量约为320吨,比2022年的310吨增加了3%。中国、日本、加拿大、斯洛伐克和美国是已知的高纯度精制镓的主要生产国。

  中国是全球镓主产国和供应国,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属于净出口国,主要出口对象为日本、德国、韩国、美国。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1-9月我国镓产品累计出口数量达48.4吨,同比增长35%。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磷是氮族元素、多原子非金属元素,是一种生命必需的元素,存在于神经组织、骨骼和细胞质中。在农业方面,磷是制造磷肥的重要原料;在化学工业,可用于制造磷酸盐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火柴、染料、制糖、陶瓷和国防等领域。此外,磷还用于制造烟火、火柴、杀虫剂、磷青铜等。‌磷在磷矿石下游应用领域中,磷肥占比达60%,黄磷和磷酸盐占比分别达9%和11%。酸盐是制备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原料之一,随着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发展,对磷矿的需求也持续增长。

  ——全球储量分布。根据美国地质调查所(USGS)数据,世界磷矿资源量超过3000亿吨,2023年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储量约为740亿吨,分布在非洲、北美、亚洲、中东、南美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磷矿资源位于北非,仅摩纳哥就有500亿吨的储量,占比68%。中国位于第二,储量为38亿吨,占比5%。主要国家储量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根据自然资源部《2023 年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2023年我国磷矿石储量34.41亿吨。

  ——全球及中国生产情况。2023年全球磷矿开采量约为2.2亿吨,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计算,仅已经查明的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磷资源储量就可以满足300年以上的开采,不存在短缺问题。根据美国地质调查所(USGS)数据,2023年全球磷矿石产量为2.2亿吨,其中中国产量达0.9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1%。此外,摩洛哥(16%)、美国(9%)、俄罗斯、约旦、沙特阿拉伯产量分别为3500万吨、2000万吨、1400万吨、1200万吨和850万吨,前六大磷矿石生产国产量合计占比达到82%。近年来,摩洛哥产量稳步增长,核心来自于摩洛哥磷酸盐公司(OCP),其自2008年起开始实施大规模投资计划,成为全球最大的磷酸盐出口商。

  从产量来看,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磷矿石生产国,但我国磷矿石产量在2017年达到1.44亿吨后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其他产磷国相比,我国磷矿富矿少、贫矿多,磷矿平均品位大概为17%,远低于摩洛哥(33%)和美国(30%)。从2016年开始,我国将磷矿列为战略性资源加以保护,每年产量控制在1.5亿吨以下,并对新增磷矿开发进行限定规划。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锰的90%以上应用于冶金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锰钢是制造机器、船舶、车辆、铁轨、桥梁和大型厂房等必需的材料。在炼钢过程中,锰铁还用作还原剂,用于脱氧和脱硫,提高钢的质量和产量。锰还与铜、镍、铝、钴等制成各种合金,用于制造机械部件、飞机和船舶的器材以及标准电阻丝等。锰的化合物,如硫酸锰、碳酸锰、高锰酸钾等,应用于化学试剂、医院、染料、油漆和合成工业等领域。在新能源领域,锰被广泛应用于电池制造中,特别是锰酸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中,高纯硫酸锰是镍钴锰(NCM)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原料。

  ——全球储量分布。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球锰矿石储量为19亿吨,主要分布在南非(6亿吨)、澳大利亚(5亿吨)、中国(2.8亿吨)、巴西(2.7亿吨)、乌克兰(1.4亿吨)、加蓬(0.61亿吨)、印度(0.34亿吨)、加纳(0.13亿吨),如下图所示。但高品锰矿储量仅为7亿吨左右,且基本上都位于南半球(南非、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根据自然资源部《2023年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我国锰矿石储量为2.61亿吨。

  ——全球生产情况。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2023年全球锰矿产量2000万吨。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是南非、加蓬和澳大利亚,其中南非产量720万吨,占比37%;加蓬产量460万吨,占比24%;澳大利亚产量300万吨,占比16%。南非锰矿品位较高,属于中高品矿石,含锰量30-40%。澳矿与加蓬矿为高品矿,平均含锰量40-50%。

  ——中国生产消费情况。根据《国际锰协EPD会议年度报告(2022年)》,2022年中国锰矿产量为645万吨,预计2023年产量700万吨左右。中国锰矿储量并不低,但国内锰矿资源存在矿石品位低(含锰量仅为15-32%)、高品矿石极为稀缺、开采难度大等问题,实际可采储量并不高,因此我国锰矿严重依赖进口。2023年,我国共进口锰矿3142万吨,对海外锰矿的依赖度高达80%。进口结构方面,我国主要进口南非、澳大利亚和加蓬锰矿。2023年,我国进口南非锰矿1464万吨,进口比例高达49%;进口澳大利亚锰矿525万吨,占比18%;进口加蓬锰矿490万吨,占比16%。

  ——中资企业全球布局情况。早在2006年,锰就被我国列入7种濒临枯竭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中国锰业企业开始启动海外投资布局。目前在海外投资矿场的企业主要有南方锰业(加蓬)、天元锰业(加纳、澳大利亚)、中国地质矿业总公司(科特迪瓦)等。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铌和钽是同族金属元素,属于稀有难熔金属,具有相似物理性质,都具有熔点高、沸点高、密度大、抗腐蚀性强等特性。铌广泛应用于钢铁、高性能合金(包括高温合金)、超硬碳化物、超导体、电子元器件和功能陶瓷等制造领域。铌主要以铌铁形式应用于钢铁行业,用于生产高强度低合金钢,约占铌消费的90%,在钢铁中加入0.03%的铌即可使强度提升30%以上。在军工领域,铌合金因其耐高温性能可用于航天发动机推进系统、卫星姿控/轨控发动机等部件。在超导领域,铌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超导临界温度,是目前主要的超导体材料。铌和钽通常密切共生,形成铌钽矿床,如果矿物中钽的含量相对较高,则称为钽矿,反之称为铌矿。

  ——全球储量分布。铌资源供应集中度非常高,主要集中在巴西。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23年底,全球铌的已探明可采储量(以金属计算)超过1781万吨,其中巴西储量1600万吨,占比达到90%。此外,加拿大储量160万吨,美国21万吨,其他国家储量更少或者没有可供工业开采的铌矿资源。

  ——全球生产情况。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2023年全球铌矿产量约8.3万吨,其中巴西产量7.5万吨(主要向中国出口),占比90%,加拿大产量为7000吨,约占8%。其他国家中,刚果(金)、俄罗斯、卢旺达等也有小部分产量。

  全球铌产品主要产自巴西矿冶公司(CBMM)、洛阳钼业、加拿大麦格瑞斯资源公司(Magris Resources)三家企业,其中CBMM为全球最大的铌产品生产商,是铌相关应用技术的开发先驱和行业领导者,2020年该公司的铌供应量约占世界铌总供应量的75%。国内龙头企业洛阳钼业通过收购巴西铌铁矿权益,成为全球第二的铌产品供应商。

  ——中国生产消费情况。中国钽铌冶炼、加工企业约20家,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从采选、冶炼、加工到应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较完整工业体系。国内铌矿供给不足,进口需求量大,巴西和加拿大占我国99%以上铌铁进口份额。自2017年起,中国进口铌制品数量(实物吨)逐年上升。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共进口铌及相关金属折合铌金属42312.4吨,扣除出口后铌金属净进口量为40792.9吨。从对外依存度的角度看,根据相关数据推算,2015—2022年,中国铌的对外依存度始终高于99%。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钽是稀有难熔金属,熔点高达2996℃,在单质中仅次于碳、钨、铼和锇,位居第五。钽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性能,在航天、航空、核能、超导、军事装备等尖端领域用途广泛。钽用量最多的领域是电容器,根据相关数据,占比达1/3以上。钽还是半导体金属,主要应用于半导体溅射靶材。钽的其他应用集中在航空航天及军工发动机、火箭、导弹等耐热高强材料领域。具有工业价值的含钽矿物主要以钽铁矿、重钽铁矿、细晶石和黑稀金矿四种矿物为主。

  ——全球储量分布。全球已探明的钽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澳大利亚、巴西和加拿大。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截止2023年末,全球钽的已探明可采储量39万吨(不完全统计),其中中国为24万吨,澳大利亚为11万吨,巴西为4万吨。美国在已探明的矿床中拥有5.5万吨的钽资源,但不具有开采的经济价值。

  ——全球生产情况。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2023年全球钽矿产量约2400吨,产量主要集中于非洲的刚果(金)、卢旺达、尼日利亚和南美洲的巴西,这四国钽矿产量合计约占全球钽矿总产量的82%,非洲三国产量合计占全球的67%,其中仅刚果(金)一国的产量就占据了全球钽矿产量的41%。

  全球钽加工行业形成三巨头局面,分别为美国Cabot集团、德国HCST集团和中国东方钽业,三者占世界钽产品产量的80%以上。

  ——中国生产消费情况。我国是全球重要的钽初级产品生产国,生产的钽粉和钽丝全球市场占比分别超30%、60%。我国进口的钽精矿主要用于生产钽粉和钽丝等初级产品。

  我国钽矿虽然储量大,但矿床规模小,矿石品位低,嵌布粒度细而分散,多金属伴生,造成难采、难分、难选,回收率低,赋存状态差,大规模露天开采的矿山较少,因此钽矿原料主要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超过80%。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共进口钽精矿447.6吨金属量,同比上涨28.1%。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纯铋密度大,质地柔软,便于加工,机械性能优越,熔点和沸点较低,常温下性质稳定,是除汞以外热导率最低的金属,因此常被用来制作易熔合金。铋的硒化物与碲化物具有半导体性质,是优良的半导体材料。铋合金可作为核反应堆的载热体与冷却剂。金属铋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合金、航空、医药、催化剂等领域。相较于铅、汞、镉等金属,铋毒性小且非致癌,对和环境影响小,因此在化妆品、珠宝、医药、蓄电池等行业中常用于代替铅、汞、镉等有毒金属。铋以伴生矿的形式存在,生产通常是铅矿石加工的副产品,在中国也是钨矿加工的副产品。

  ——全球储量分布。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2年的数据,全球铋资源估计为68万吨,其中大部分位于中国、玻利维亚和墨西哥。世界铋储量估计为32万吨,中国的铋储量世界第一,总量为24万吨,占世界总量的75%。

  ——全球生产情况。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2023年全球矿山铋(精炼铋)产量约为2万吨,其中中国产量1.6万吨,占比超过80%,其他生产国还有老挝(2000吨)、韩国(850吨)、日本(500吨)、哈萨克斯坦(160吨)、保加利亚(50吨)、玻利维亚(40吨),如下图所示。

  ——中国生产情况。国内精炼铋生产企业主要有高能环境(靖远高能,2023年精铋产量3548吨)、锌业股份、江西铜业、湖南白银(2023年粗铋产量2237吨)等。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萤石矿中含有大量的氟元素,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特别是氟化氢、氟化铝和氟化钠等化学品的制造,是氟化工产业的基础原料。萤石广泛应用于冶金、光学、建材和化工等传统行业,同时也是新能源、国防、半导体、医疗等领域重要矿物原料。

  ——全球储量分布。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截止2023年底,全球萤石储量为2.8亿吨,主要集中在墨西哥、中国、蒙古、南非等国,约占全球萤石储量的75%。具体来看:墨西哥储量6800万吨,科拉是世界上最大的墨西哥萤石生产商,占全球产量的14%以上;中国储量6700万吨,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内蒙古等地;南非储量4100万吨,矿床主要集中在德兰士瓦省和西北省,且埋藏较浅;蒙古储量3400万吨。主要国家储量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根据自然资源部《2023 年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2023年我国萤石矿/氟化钙的资源储量为10690.01万吨。

  ——全球及中国生产情况。自2018年以来必威,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兴起,全球萤石产量呈增长趋势。中国矿业联合会萤石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23中国萤石行业报告》显示,2023全球萤石产量达到890万吨,主要增量来自中国。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预估数据,2023年全球萤石矿主要生产国产量为:中国570万吨、墨西哥100万吨、蒙古93万吨、南非41万吨,具体如下图所示。

  我国萤石储量约占全球24%,产量约占全球70%,而消费约占全球60%。根据中国矿业联合会萤石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数据,2023年我国萤石产量总量630万吨,是世界上萤石原材料和以萤石为基础材料的最主要原料国和初级产品供应国。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铬是常见的、用途广泛的重金属,具有熔点高、硬、脆、耐腐蚀等优良特性。铬主要的应用是冶金领域(占比90%),掺铬钢材能够显著提高强度、抗腐蚀、耐磨、耐高温、耐氧化性能,用于生产不锈钢、合金钢和非铁合金等,其中不锈钢用铬占主体。其他应用领域包括化工(皮革处理、电镀、木材防腐剂、阻燃剂、颜料、高温粘接剂等)、耐火材料及铸铁等。铬矿常常以镁、铁、铝的氧化物共存,铬铁伴生最为普遍,因此铬矿也称为铬铁矿。

  ——全球储量分布。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2023年全球铬储量总计5.6亿吨,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南非、印度等国。具体来看:哈萨克斯坦2.3亿吨,南非2亿吨,印度7900万吨,土耳其2700万吨,芬兰830万吨,美国63万吨,如下图所示。USGS估计,全球可用铬资源超过120亿吨,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南非两国,这两个国家所拥有的资源量约占全球的95%。

  ——全球生产情况。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2023年全球铬矿产量约为4100万吨,产量分布为:南非1800万吨、哈萨克斯坦600万吨、土耳其600万吨、印度420万吨、芬兰200万吨、其他国家520万吨,如下图所示。

  ——中国生产消费情况。中国是铬消费以及铬铁和不锈钢生产的领先国家。2023年我国高碳铬铁总产量为730.54万吨,同比增加13.86%,占全球产量(1575.53万吨)的比重为46%,位列全球第一。我国铬矿资源短缺,供应严重依赖境外进口,对外依存度达99%,南非、哈萨克斯坦、印度、土耳其等国是我国铬铁矿主要进口国。2023年,中国铬矿进口总量为1833.26万吨,其中自南非进口1491.81万吨,占比最高。

  ——中资企业全球布局。嘉能可、萨曼可、欧亚资源是全球的铬矿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市场供给格局。中资企业主要是在非洲(南非)进行铬铁矿勘探投资及股权合作,比如中国五矿在南非的Townlands铬铁矿(资源量排在全球第三),中钢集团在南非合资的Dilokong矿山等。近年来紫金矿业、陕西有色等企业也在和哈萨克斯坦进行对接。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铍是最轻的稀有有色金属之一,具有诸多优异性能,主要以铍铜合金和铍金属的形式,广泛用于核技术、航天及航空工业、惯性导航仪表器等多种高精尖领域。铍是可控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的材料之一,用作包层模块的第一壁材料和中子倍增剂,随着商用聚变堆的技术进展,铍的用量有望迅速提高。由于铍的稀缺性,目前主要还是应用在国防军工领域,金属铍主要用户是国家库存收储。铍终端工业品中,超80%的氢氧化铍用于生产铍铜母合金(铍含量4%),超15%的氢氧化铍用于生产金属铍,剩余不足5%的氢氧化铍用于生产高纯氧化铍(主要用于生产氧化铍陶瓷及铍基复合材料)。

  自然界中含铍矿石有120多种,但大多以共伴生矿床为主,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主要为绿柱石和羟硅铍石。绿柱石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铍生产原料,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绿柱石矿床,其次为俄罗斯、印度、中国、非洲等;羟硅铍石是美国开采的主要铍矿石,美国的羟硅铍石储量占世界的90%。

  ——全球储量分布。根据2024年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全球已查明铍资源储量超过10万吨,其中约60%分布在美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西、印度也具有一定量的铍资源。另外,非洲的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尼日利亚、赞比亚以及卢旺达也拥有比较著名的铍矿床。

  中国铍资源基础储量2.9万吨,可开采储量1.42万吨(BeO),集中分布在新疆、四川、云南、内蒙古,合计占我国铍资源储量的 89.5%。新疆是我国铍矿产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可可托海矿区“三号脉”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铍、锂、钽、铯资源储量占全国首位,年产绿柱石1600吨,属于超大型铍矿。

  ——全球生产情况。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2023年全球铍矿产量(金属含量)为330吨,其中美国产量190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7%;中国产量74吨,占比22%;巴西产量40吨,占比12%;莫桑比克产量24吨,占比7%。主要国家产量如下图所示。

  从企业方面看,铍矿生产代表企业包括美国先进材料公司(Materion)、五矿铍业、上海太洋等。

  ——中国生产消费情况。我国铍矿总资源量较为丰富,但铍矿开采难度大,开采成本高,另外铍具有毒性,冶炼过程对环保要求很高,而我国铍冶炼起步晚,新技术开发速度缓慢,当前国内铍矿产能难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根据国泰君安报告,我国铍矿实际需求量在 150吨(铍金属量)以上,需要通过从国外进口来保障国内市场对铍资源的需求。我国采购的铍矿主要来源地是南美洲(巴西为主)和非洲(马达加斯加、乌干达、坦桑尼亚)。由于美国高价竞购,巴西铍矿以往主要供应美国,而非洲的铍矿供应基地并不成熟,因此我国的铍资源进口市场并不稳定。

  ——矿产特性和应用领域。锆具有高熔点(1852℃)、高沸点(4370℃)、无毒环保、耐腐蚀等一系列优异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