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别: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5-02-04 11:19:02 浏览: 次
必威·「BetWay」官方网站江南新材与炬能新材之间猫腻怎样予以回避?现场问询关乎铜价波动如何作答从而求得默契?续接前文,江南新材与炬能新材之间的关系犹如雾锁江南,迷离难辨。二者周遭,常有混淆视听之词游走,让人难窥真容。
于上篇文章之中,我们解析过“平均采购单价”与“市场加权价格”的差异。 《 江南新材不可盲目欢庆,与炬能新材关系扑朔迷离,多项数据失真或存利益输送之疑必威! 》
江南新材似能提前预判铜价波动,从而向炬能新材的采购完全不受影响。2020年,铜的均价为4.20万元/吨,江南新材向鹰潭炬能新材料有限公司采购数量26581.17吨,“平均采购单价”为4.22万元/吨。
仔细思索便能明白,假如“加权平均价格 ”与“平均采购单价 ”近乎等同必威,江南新材没必要混淆概念,拿着“平均采购单价 ”来遮掩甚为低微的“加权平均价格 ”,结论只能导向:“加权平均价格 ”定然远远低于当年铜均价的4.20万元/吨。
仅从公开的数据就能表明二人身处不败境地,更何况还有那些隐匿的数据保驾护航!数字不会说谎,且容放图咬人:
2018年起,炬能新材承租江南新材3台合金熔炼炉及相关配套设备,租赁设备总产能达19800吨/年。换算之下,每当一面贡献出6600吨的年产量。
反观江南新材,坐拥中频感应电炉及上引连铸装置23台(即磷铜杆生产设备),除去租赁的3台,仍在手20台。然而,其2022年磷铜杆产能仅75470.33吨,即每台平均3773吨/年,与外租设备产能云泥之别。
江南新材产能尚且绰绰有余,仍固执己见踏上外购之路,再作深一层思考:若非如此,恐怕也难以进行利益输送吧!
暂且跳出产能,沿着租赁设备和生产场地这一方向去思索去审度,亦不难察觉问题。比如,问询回复函中“在相关设备出租给炬能新材期间,公司不存在与炬能新材共用相关设备的情况 ”,此说法实难立足,请看下图:
江南新材问询回复函中提到:炬能租赁的设备位于其租赁场地内 (具体位于公司铜球厂区西南角的单独区域),与公司自用的生产设备物理上相互隔离。
鉴于此前提及江南新材于“平均采购单价 ”和“市场加权价格 ”之间的文字把戏,这个“隔离 ”与“隔断 ”,会不会是江南新材玩弄的又一场文字游戏?
“隔离 ”和“隔断 ”的含义毕竟有所差别!若江南新材非说二者意思相同,反而好奇 租赁的设备 从3台变为2套之后,如何实现物理上的分隔?
上引炉这东西可没办法随意挪移!大伙猜猜:自2023年4月起,未外租的设备是在江南新材场内,还是在炬能新材场内!
江南新材宣称已进行物理隔断,可否告知未外租的设备是哪一台?是否又重新进行了隔断?总不好意思说所谓的物理隔断只是“应付检查 ”式的隔离吧,领导莅临之时在中间放置一个可移动的围栏“隔断 ”一番,领导离去便即刻撤掉。
另外,铜的价值较为高昂,可以轻易撤除的隔断能否合理规避公司资源外流,需要打个问号。更甚者,压根没人担忧彼此的材料流向对方,只要材料处于厂内即可!
首先,中信证券察觉此种状况需要进行物理隔断方可符合要求,但事实是江南新材回复“隔离”;其次,中信证券后续也未曾针对具体如何分布、怎样隔断、有无隔断作出相关的描述或者确认。
网络搜寻江南新材相关信息,能够找到一段磷铜车间的视频(磷铜车间即磷铜杆生产的车间,江南新材对炬能新材外租的设备有可能就在此车间)。从中可见有一些简易仅半人高的围栏,不知这些是否即为“物理隔断 ”?这样的“物理隔断 ”是否能够满足隔断要求呢?
在关于低毛利率与材料价格波动的问题3中,交易所要求发行人说明:公司铜球业务的开展过程,包括客户下单、定价模式、 结算周期、发行人备料过程及周期、原材料货源稳定性、供应商定价模式和结算周期、生产周期等......
通篇回复函,只见江南新材 做出极简回答。下图便是江南新材针对供应商定价模式的回复,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生疏之感,实难令人信服此乃中信证券执笔人对公司业务和行业模式的熟知。
众所周知,铜材定价是以这几个交易所的价格作基础,进而分为盘面价、一口价以及均价,均价又涵盖日均价和月均价等,不同的定价方式还需增添一定的升贴水。
截取WIND沪铜2403的交易价格, 可以看 到铜价每天会有波动,甚至还出现几千块的剧烈震荡 。近期疯涨不做考量,拿2023年12月14日价格进行对比,当天铜价如下:
由于均价独特性(均价是每天早上11:05分左右在上海有色金属网公布的一个价格,公布后不会再调整,并非当天平均价格),致使以均价作为定价模式的供应商必须在均价公布之前确定是否定价。
假设江南新材的客户在十四点五十九分下单50吨(此类情形在铜材行业屡见不鲜),那么按江南新材“以销定采”的模式,就务必将信息传递至采购部,采购部即刻与供应商以盘面价或者一口价加升贴水的模式采购50吨货物。
如此紧迫的状况下,能否完成传递、汇总、议价、下单的操作?若无法购得,便要以次日即12月15日的价格去采购,铜价如下:
届时,江南新材能以盘面价、一口价或者均价去采购昨天那50吨,但无论选用哪一个定价模式,采购都是亏的!
而江南新材未曾阐明与供应商所采用的究竟是何种定价模式,万一供应商采用的是以日均价定价的模式呢?直面如此行情,在未运用期货套保的情形下,供应商运用均价定价,客户采用盘面价定价的话,差异甚是显著。
或许50吨这数量不算多,或许举例这两日波动不算大,不过是为了针对江南新材回避供应商定价模式这一问题予以推导。若不是这个流程,“以销定采”恐怕是一场空谈,也就无法达成江南新材描述的“基本实现公司销售数量、价格和采购数量、价格的对锁”。
But,供应商定价模式尚且一行字企图蒙混过关,对于结算周期竟是只字未提!预审员发出的问询岂能如此糊弄了事!
江南新材屡次提及“以销定采”,而在采购流程图中并未呈现屯料的采购情况,可又偏偏存在7-10天的原材料囤货,这批采购依据何种标准?
依照江南新材的说法,日常采购“以销定采”、“铜价波动能够有效地从采购端传导至销售端”,那么这7-10天囤货的铜价波动究竟传导至何处了?且看2023年长江有色铜价走势图:
由上图得悉,2023年的最高日均价现身于4月14日,达70460元/吨(含税),10日后(即4月24日)的铜价为68590元/吨,而最低日均价则出现于5月25日,为63950元/吨(含税)。
此段时期内,铜价大体处于下跌态势,在不套保的情形下,请问江南新材如何确保7-10天的囤货不受价格波动影响?
江南新材一年产量逾10万吨,平均而言一日用铜超300吨,10天就是3000吨。从4月14日至4月24日,铜价下跌1870元/吨,在未进行套保的状况下,江南新材极有可能损失3000×1870=5610000元,所以究竟是如何规避此类风险的?
当然啦,铜价也有涨的时候,可因囤货而赚到钱,但是期货存风险,投资应谨慎,江南新材不可能不明了此中风险,仍旧持续保持在不套保的情形下囤货7-10天,让人心寒当中或存成分。
赌铜价明日会涨,故而今日多囤些许;赌铜价明日会跌,因而今日就少囤一些。然,市场变幻莫测,谁能保证下一秒!
以上推导是基于江南新材所宣称的“以销定采 ”以及“铜价波动得以有效地从采购端传导至销售端 ”这一说法应运而生。
上池君以为:江南新材当前的操作方式,根本无法有效规避行情的波动,尤其是在极端行情之下,而他似乎还在有意回避这些棘手的问题。其间一旦掺杂了赌铜价的成分,等到成功上市,无异于拿着广大投资者的血汗钱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对赌!
至此必威,铜价波动在上市委会议现场问询中被频频提及,结果却是江南新材无条件通过,百思不得其解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