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4-08-24 02:19:15 浏览: 次
必威西北有色金属院实现跨越发展之道1月下旬,国家主席在陕西省考察工作期间,考察了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控股的西部超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勉励他们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奋力攻克技术难关,加快推进成果转化,为我国抢占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坚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方向必威,走“科研、中试、产业三位一体”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年均40%以上的快速发展。年综合收入从转制前的1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3亿元。先后荣获“高新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
据陕西省科技工委张书玲介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因其主要是做好了“两个结合一个战略”的功课。
张书玲讲,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单位转制过程中,为了解决“产学研高效结合”这一普遍难题,做了三方面扎实的基础工作。
近年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首先一方面保留从事应用基础、工程化和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的机构和队伍,另一方面加大优势领域研发力度,扩展新研究领域,组建了10多个科研机构;投资几亿元加强科研条件和实验室建设,增强科技发展后劲。由国家事业研究单位转制为企业以来的10年,先后承担100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及承担与法国、日本等国家开展的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20多项,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80项,获得授权专利150项,在钛及钛合金、金属多孔材料、超导材料等研究领域已成为全国的牵头单位。同时,建设了包括稀有金属材料科研生产基地、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的12个创新平台。
其二,研究院依托稀有金属材料国家工程中心和若干个省级中试机构,强化科研成果的验证转化能力和技术的辐射带动作用。例如,引入国内第一台真空自耗电弧炉和电子束冷床熔炼炉,探索了一整套全面完整的熔炼加工技术并在全国钛产业领域推广应用,促使我国钛及钛合金加工能力的国际占有率由原来的3%提高至20%。
其三,研究院通过承担产业化示范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产权多元化改革,先后引入20余亿元资金完成了10多个控股、4个参股公司的策划和组建,并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产业整合和优化升级。通过国有资产入股和控股、无形资产评估入股,瞄准超导、钛材和稀有金属等高科技优势领域构建四大主体产业,2008年实现产值17亿元,占全院总产值的84.6%;针对技术专业性强、发展前景好、关键技术掌握在少数科技人员手中的项目,通过职工参股和管理层持股,组建了7个中小型产业公司;积极参股潜力大、有利于形成战略合作的产业领域。
在科技与资本结合方面,大力推动产业公司上市融资,支持产业做大做强,如推动控股的西部材料公司在短短两年内先后实现了上市和再融资必威,共募集资金7亿余元。在科技和资源结合方面,与遵义钛业等上下游资源性企业密切战略合作,使钛产业迅速成长为年产值十几个亿的主导产业;与陕西省商洛市政府合作,投资6000余万元组建西部鑫兴钼业公司,综合开发利用当地资源支持钼产业发展。在科技和市场结合方面,紧紧围绕国家行业重点发展指南、以重大市场项目带动科技产业发展,如成功开发出的电站烟气脱硫装置用大规格复合板材,创造了年产值2亿元以上效益;抓住国内汽车必威、石化行业对金属纤维材料制品的需求,依靠科技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打破国际垄断。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加强高级管理人才、高水平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3支队伍的建设。研究院先后与东北大学、法国傅立叶大学等数十所国内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以博士后、中外双博士为领军人物的学术带头人,已培养研究生329名,其中博士43人;通过职称晋升、技术比武、专业培训着力建设了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同时落实人才激励政策,如推荐科研、生产骨干攻读在职研究生;大胆任用青年,40岁以下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达80%以上,最年轻的教授受聘时年仅29岁;为取得国外教授资格的高级专家提供科研启动经费30万~50万元,年薪12万~20万元,连续3年每年发放住房补贴12万元以上的优惠政策;将40%的无形资产量化分配给有贡献的主要科技人员。
据记者了解,目前该院正在策划与陕西有色集团等省内大型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探索通过共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转化科技成果等方式做大做强科技产业,努力实现百亿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