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别: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5-02-21 15:22:59 浏览: 次
必威·「BetWay」官方网站找好“两山”转化的金钥匙“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首批幸福河湖优秀案例……一连串“国字号”金字招牌亮闪闪,彰显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的丰硕成果。
再将视线拉到长汀,一片片金黄的红美人柑橘、葡萄柚已经压弯了树枝,此起彼伏的虫鸣鸟叫相互应和……三洲镇呈现的山水田园和美景象,展现了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
福建是习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在福建工作期间,习总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理念,亲自部署、亲自参与、亲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实践,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奠定了坚实基础。
木兰溪作为360多万莆田人的“母亲河”,历史上受洪峰、水涝和海潮的影响,时常泛滥成灾。1999年,时任福建省委、代省长习同志为木兰溪防洪一期工程奠基,正式拉开了木兰溪治理的序幕。
长汀曾是中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恶劣的生态环境成为当地发展的桎梏、百姓的穷根。1999年,习同志考察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拉开了长汀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的序幕。在福建工作期间,他五次到长汀调研,就水土流失治理提出要求。到中央工作后,他多次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作出重要指示必威必威、批示,开启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进则全胜”的新篇章。
长汀县持之以恒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形成了举世瞩目的“长汀经验”。2023年全县水土流失率降至6.44%,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9.55%;从治山治水起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让百姓富与生态美相辅相成,成为世界生态修复实践成功范例。
莆田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木兰溪从昔日“水患之河”变为“安全之河、生态之河、发展之河、幸福之河”,成为全国首条全流域系统治理水系,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木兰溪样本”。
站在新起点,作为生态优等生的福建,如何将“长汀经验”“木兰溪样本”等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发扬光大,进一步巩固生态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发展优势?关键还要找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金钥匙。
找好“两山”转化的金钥匙,要有生态优先的自觉和守正创新的精神。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既实事求是、遵循规律,又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必能掌握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的主动权。莆田创新“生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源头森林碳汇交易,打造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生态工农业等绿色经济占GDP比重56.9%。
找好“两山”转化的金钥匙,要有人民至上的情怀和久久为功的坚守。厚植为民情怀,让人民群众成为生态环保建设的主人翁和主力军,才能走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路线。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必威,涌现出一大批草根英雄——把“难坑”变“富坑”的党的十九大代表沈腾香、全国劳模“种果大王”赖木生、获“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称号的“女愚公”马雪梅……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民群众发挥智慧与力量共同创造奇迹的历史。
厚植绿水青山优势,深挖金山银山潜力,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积极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在实施生态省战略上接续推进,奋力建设高水平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谷歌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