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4-17 09:13:56 浏览: 次
必威·「BetWay」官方网站1951—1957年新中国参加国际展览活动中国在世界各国民众中的形象如何?这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博览会或展览会是切入国家形象问题研究的独特视角,目前,学界对中国参加国际展览活动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晚清和时期,对新中国参加的国际展览活动与国家形象塑造问题的研究较少。1951年3月4日,中国参加了德国莱比锡春季国际博览会,“这标志着新中国展览业发展的开端”。中国以三千余种货品与数百幅图片参加博览会,展品展示了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生产与资源状况,“表现了中国的地大物博,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表现了中国是保卫和平的强大力量”,“表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惊人的创造性和中国民族艺术独具的风格和历史传统”,增进了国外民众对中国的了解。1958年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参加国际展览活动的展品及其陈列与之前有所不同,所展示的国家形象也与此前有所不同。因此,本文拟梳理1951—1957年新中国参加国际展览活动的概况,叙述这一时期新中国在展览中的展示,通过外国观众的观展感受以及媒体的报道阐述外国人眼中的新中国形象。
新中国成立伊始,为增进中外之间的了解和联系,中国积极参加了各种国际展览活动。从1951年3月中国参加德国莱比锡春季国际博览会至1957年,中国共参加了20多次国际博览会以及多次大型国际展览会必威,以下仅以几个影响较大的国际博览会为例,勾勒中国参加国际展览活动的概况。
1951年布拉格国际博览会莱比锡春季国际博览会闭幕后,中国参加了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博览会于5月19日开幕,参会的有苏联、东欧各人民国家及英、法等20个国家。博览会开幕后,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理萨波托斯基、政府高级官员、各国外交代表等参观了中国展览室。博览会于6月5日闭幕,参观人数将近150万。中国的展品受到了观众的特别重视与欢迎,许多参观者在意见簿上写下了他们对于新中国的关注与期望。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联盟机关报《》在一篇文章中说:“我们从博览会中所了解到的,是一个解放了的而且正在建设中的中国。这是一个伟大民族的伟大国家,是我们的和平阵营中的同志”。
1953年印度尼西亚国际博览会1953年8月29日,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国际博览会中国馆正式开幕。中国馆“共占地一千五百平方公尺,分为重工业馆、轻工业和纺织工业馆、农业馆三座,展出了我国一部分工农业产品的样品,计二千三百多种。治淮工程和荆江分洪工程两个水利建设模型、特种工艺品以及展览馆的中国民族建筑艺术都获得了来宾们的欣赏和赞美”。印尼总统苏加诺及其政府高级官员、各界代表人士都参观了中国馆。经过37天的展览,博览会于10月4日闭幕。据统计,参观中国馆的人数达到50万以上,是博览会举办过程中观众参观最多的展馆。中国馆的展览加深了中国人民与印尼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而且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鼓舞了广大侨胞,使他们“感到无限亲切和自豪”。
1956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从1904年以来,除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巴黎在每年春天都要举行博览会。1956年5月5日,巴黎国际博览会开幕,法国、中国、美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埃及等27个国家的13000个展出单位参加了博览会,“这是五十年来的最高纪录”。中国馆“是一座中国宝塔式样的非常富有艺术色彩的建筑”,面积为1080平方米,展出了1432种展品,包括“中国的各种矿产品必威、机器、丝绸、茶叶和中国的各种传统的出口物资以及精致的手工艺品”等。法国总统戈蒂曾到中国馆参观。博览会于5月21日闭幕。“在博览会举行期间,有八十万观众参观了中国馆。在最后两天,平均每分钟有一百八十人拥入中国馆。馆内馆外挤满了成千上万的人,他们都不愿错过参观中国馆的机会。法国报纸和观众都认为,中国馆是博览会中内容最丰富、最美观和观众最多的展览馆”。来自法国各地以及来自西欧、北非和南美洲各国的观众对于中国馆展出的机器、钢材、丝绸、刺绣以及各种传统出口物资都非常感兴趣,上千名参观者在意见簿上题字,表示对新中国的祝贺。一位法国原子物理学家写道:“我对中国的建设成绩表示钦佩”。还有一位参观者写道:“新中国取得了这样大的物质进步和社会进步,并且发展了它的传统的文化,看见这一切,是多么使人高兴!我们希望建立中法之间的关系和友谊”。
1957年卡萨布兰卡国际博览会1957年5月4日,卡萨布兰卡国际博览会开幕,共有25个国家参加。摩洛哥苏丹优素福为博览会剪彩。举行开幕仪式以后,摩洛哥苏丹、首相、大臣们和许多国家的外交使节首先参观了中国馆,受到中国展览团团长文士桢的热烈欢迎。中国馆“吸引了最多的观众,并且获得了最高的赞扬”。博览会共举办了16天,观众达120万人。摩洛哥观众对中国馆的展品有极大的兴趣,摩洛哥国民协商议会议长巴尔卡在留言簿上写道:“中国馆所陈列的手工艺品本身就体现了你们有着古老的文化,但展出的机器和重工业产品则显示着太阳已从东方升起”。摩洛哥独立党机关报《旗帜报》说中国馆的“一切都使人惊讶和重视”。《卡萨布兰卡人报》的报道称:“在我们看来,中国馆至少是博览会中最令人惊异的馆之一。因为它展示了五千年来的文明和生产方面现代化装备的光辉进步。而且并未因这种进步而失去几千年来世代留传下来的艺术风格”。通过参加卡萨布兰卡国际博览会,增进了中摩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除了上述国际博览会,中国还参加了很多比较有影响的国际展览活动,如1952年1月在印度举行的孟买国际工业展览会;1955年4月在法国举行的里昂国际博览会、7月在波兰举行的波兹南国际博览会、9月在卡拉奇举行的巴基斯坦国际工业博览会;1956年8月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的第八届国际儿童电影展览会、9月在保加利亚举行的普罗夫迪夫国际博览会;等等。囿于篇幅,本文不一一列举,可以说,这些国际展览活动见证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
如何向世界介绍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新中国成立伊始,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缺乏了解,如英国认为中国只发展重工业,而不重视发扬和保存旧有的传统艺术,又如,在办展过程中有些国家甚至不知道中国国徽是什么样子。面对这种状况,党和政府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参加国际展览活动全方位展示新中国的风采,以此提升新中国的国家形象。
从国际展览的角度来看,国家形象的展示主要体现在展馆的设计和展品的布置方面。展馆富有民族特色和国家特色才能凸显国家形象。中国自1951年开始参加国际博览会就非常注重展馆的布置,如在参加1951年布拉格国际博览会时,“中国馆会场的布置,无论在内容上或形式上,都具有着我们中国的民族特色”。中国馆占地1400平方米。“馆内正面大照壁,就原有建筑形式,以为背景,并加高弧形的穹窿,高翔着白色的和平鸽群。右面与象征和平力量的擎鸽少女及群众相衔接,左面用象征经济建设矗立的工厂烟筒为对照,前摆满鲜花,毛主席油画像位于鲜花丛中。两侧分竖国旗共廿面,构成火焰一般的红色屏帐。入口处:左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丝织像,右为斯大林、、哥特瓦尔德的绣像,当中为陈列工艺品的曲形花台,与经济建设的图片甬路,直通前的阶梯下”。此外,关于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文化教育、民族团结、国际友谊等图片悬挂于四壁,与实物相照应。中国馆还制作了四条标语:一是“只要我们坚持人民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会是永远胜利的”;二是“人民和国际友人的帮助将使我们的经济建设工作获得迅速成功”;三是“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持久和平”;四是“人民是创造世界的源动力”。整个陈设布置烘托了中国的氛围,体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文化艺术,给观众以富丽堂皇、庄严雄伟的感觉,在展馆布置方面则凸显了、画像和国旗,向世人展现出新中国的国家符号。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表现形式。1951年5月,中国参加了布拉格工业博览会,“轰动整个捷克的中国馆,设在布拉格博览会的老会场里。容纳各国展览品的老会场俨如一个大花园,在会场的大门外和草坪上,可以见到五星红旗和毛主席的巨像”。1954年11月4日,中央发布了《关于我主办各建交国电影、文工团演出招待会、展览会等场合时悬挂国旗、领袖像的规定》,规定指出:“为求对外统一起见,特规定今后在上述各种场合,凡我方主办需要悬挂旗像时,对兄弟国家一律悬三国旗、三国领袖像。即我方居中,对方居左(指旗像本身言),苏联居右。位置如图:苏联、我方、对方。对资本主义国家,如我必要则一律仅悬两国国旗,不挂像,我国旗居左(指旗本身言),对方国旗居右。位置如图:对方、我方”。1955年7月,中国参加了在南斯拉夫举办的第三届邮票展览会,邮电部代表团团长冯树章发现,克罗地亚展出了“一个中国清朝发行的明信片,上面贴了一枚清朝邮票,按规定展出的历史性邮票都用现在的国家的国旗表示,但这里却用了政府的‘国旗’”。他立即向克罗地亚邮电管理局局长提出意见,克罗地亚办展方随即撤下了这面“国旗”,并向中国代表团表示歉意。在1956年的维也纳国际博览会上,“大会及会场,中国国旗与苏、美、英、法等参加国国旗并列,中国国旗还排为第一个(这是我国旗在奥第一次受这样的待遇)”。
、画像和国旗等具有鲜明特征的国家印记出现在国际展览活动中,表明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舞台,给外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国际展览活动中的展品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建设成就。“展品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商品、物产以外,还包括能体现人情风俗、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物品、模型和图表,甚至人种,因此,展品能从文化、经济、、民族等诸多方面综合反映一国之总体形象”。
20世纪50年代,国际博览会以及各种展览会上的展品全面展示了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建设成就。例如1955年,中国参加了在叙利亚举办的大马士革国际博览会,中国馆展品的内容及比重是:“序幕占全部面积的8%,以毛主席石膏像为主,障以屏风”;“重工业产品占全部面积的46%,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各种机器、电机、工具仪表等,其中以机床为主,表现我国机器制造工业的成就,显示我国国家工业化的物质基础”;“轻工业品占全部面积的37%,包括橡胶、医药、纺织制品、刺绣、地毯、日用品、手工艺品及书籍等,并配以我国少数民族用品(主要为伊斯兰用品)”;“农业水利占全部面积的9%,包括水利模型,粮食、油脂、食品罐头、工业原料及各种农副土特产出口物资”。中国馆的展品还包括图片、图表及说明文字等,并编印了宣传画刊,全面展示了中国在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水利等方面的建设成就。
最能代表一个国家建设成就的展品就是重工业展品,中国在展览设计上将重工业展品放在突出的位置。1956年,中国参加了在保加利亚举办的普罗夫迪夫国际博览会。中国参展品的比重是:重工业品为40%,轻工纺织、手工艺品为35%,农产品为15%,其他为10%。中国制造的钢铁切片、钢管、量具、刀具、风动工具等均摆放在显著位置,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年,中国还参加了在南斯拉夫举办的萨格勒布国际博览会。参展展品中较为突出的是六千瓦的汽轮发电机、武汉长江大桥模型以及1956年新研制的几部机床。“观众意见簿上留言的有五千条,均充满赞美与友好的感情,有的说改变了过去对中国的看法,有的说除非自己亲眼见到,否则别人介绍自己也不会相信。更有人埋怨他们报纸过去对中国的介绍太少与不真实。六十万观众中尚未发现任何坏的反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参加国际展览活动使更多的外国人改变了对中国的错误认识。
城市建设是衡量一个国家建设的重要指标。为了更好地展示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中国代表团采用了对比的方法。1956年3月20日至5月20日,在日本别府市举办的国际温泉、风景和工业展览会上,上海市参展展品将解放前后的苏州河进行了对比:“苏州河解放前,在外国人的记忆中,是一个非常混乱,贫穷的处所,解放后,苏州河的两岸,建起了为劳动者休息的花园,常年居住在破旧不堪破船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现在的苏州河河面笼罩着城乡物资交流的活跃现象”。城市是文明的象征,也是国家建设的重要表现。通过对比,展览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反映了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新中国通过参加国际展览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中国的传统工艺技术高超,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1954年,中国参加了在叙利亚举办的大马士革国际博览会,陈列在大厅正中8个玻璃橱里的象牙雕刻、玉器、雕漆、福建漆器与景泰蓝等特种手工艺品,成了吸引观众的中心。观众们对24层象牙球、龙船等体现中国劳动人民高度艺术水平的精湛作品赞叹不已。一位来自埃及的古玩欣赏家参观后说:“我走遍了欧洲与美洲,从未看到过这样精致的艺术品”。
1955年,在波兰举办的波兹南国际博览会上,“中国的丝绸和纺织品是观众视线的焦点必威。色彩缤纷的各式绸缎,让妇女观众们目不暇接和恋恋不舍。她们说,中国的丝绸不是工业品而是艺术品”。据统计,从新中国成立至1955年1月,中国纺织品已先后在14个国家举行了19次展览。中国纺织品在国外展出时有巨大的吸引力,参观者称誉中国的丝绸“像梦一般的神秘”,“他们对金光灿烂的洒银、钻石乔其绒和织锦缎等,更是爱不释手”。“有些展览会售品处的窗口前,经常有成群的人排队争购中国的纺织品”。丝绸不仅是商品,也是文化,它向世界传播了中国悠久的丝绸文化。
在国际展览活动中,新中国不仅展示各种精美的展品,还放映了多部精彩的电影,促进外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吸引外国民众观馆的展览。放映较多的电影有《白毛女》《光芒万丈》《中华儿女》《新中国的诞生》《百万雄师下江南》《中国民族大团结》《钢铁战士》等。1952年,新中国参加了印度国际电影展览会,《白毛女》等电影先后在马德拉斯和新德里共放映19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赞赏。1956年,中国参加了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国际博览会,放映了《光辉的五周年》和《平原游击队》等电影,观众达两万余人。虽然语言文字不通,但观众的情绪仍随着剧情而变化,时而欢呼,时而流泪。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展上还获得了大奖。1956年8月25日,第八届国际儿童电影展览在意大利的威尼斯闭幕。参加电影展览的中国木偶片《神笔》和苏联儿童片《亚浪珈之火》获得了8—12岁儿童文艺影片的一等奖。当晚,威尼斯举行了盛大的晚会,放映各国精彩的纪录片,我国的纪录片《欢乐歌舞》受到热烈的欢迎。
新中国以国际展览活动为载体,展示了新中国的国家形象、建设成就和灿烂的文化,使外国观众对新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为全面认识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展览是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窗口,也是世界各国观察中国、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窗口。新中国参加的国际展览活动在世界展览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给世界带来了华夏文明的元素,较好地呈现了新中国的国家形象。下面主要通过外国人的观展感受以及媒体报道进行阐述。
近代中国经济落后,国力羸弱,参加国际展览活动时展出的大多是农副渔牧产品。其中,各省土特产在国际博览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给世人留下了农业中国的印象。新中国成立后,在参加的一些国际展览活动中展示了大量的工业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外国人的固有认识,构建了工业中国的形象。
1951年5月19日,中国参加了布拉格国际博览会。一个捷克斯洛伐克工人观展后说:“你们将仿效苏联的先例,在建设起重工业之后,还建设工业部门时,希望你们利用你们巨大的勤劳与耐心,不仅在你们国家,也对于全世界泛溢以品质极优良的物品……向你们的工作致敬”。许多观众对于中国的工业技术及文化艺术水平赞不绝口。有的观众说:“中国展览是非常美丽与可敬的,特别是电气机械与工业品,我们仅祝你们对电气技术的细节钻研的更大成功”。
1953年,中国参加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展出了各种机械与电机新产品、摩托脚踏车、龙门刨床、铣床、电工器材与X光机及万能手术床。在留言簿上,有的观众写道:“你们的机器比去年优良,一年的进步多快啊”;还有一位英国工程师写道:“你们展出的机器说明了从此中国已能制品质优良的机器,无疑,中国的工业化,必将使她的地位列于许多国家之前”。
1956年,中国参加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国际博览会。许多观众对中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表示惊讶。保加利亚工程师扬可夫说:“与去年比较,中国机器制造业有着巨大进步,我想五年至十年内,中国工业化水平将与世界现代工业国家媲美”。捷克馆工程师几次来中国馆观看,每次都会对中国展出的机器、量具和刀具表示非常敬佩。在展览过程中,保加利亚工厂还提出要购买中国的自动车床、曲轴磨床、车轮轴颈车床,保加利亚重工业部则正式提出要购买中国的气动装岩机、鼓风机、直流发电机、链板运输机等,并说道:“过去我们卖机器给你们,现在我们要向你们买机器了”。在博览会上,中国展出的丝绸、地毯、牙玉雕刻、刺绣、钢笔、搪瓷产品以及其他轻工业品得到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有参观者留言:“中国的轻工业品并不比老牌帝国主义差多少”。
通过参观与比较,许多外国观众都非常认可中国工业发展的进步,同时也有力地驳斥了“中国的工业是由美帝国主义的帮助”的谣言。
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在国际展览活动中呈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1951年5月19日,中国参加了布拉格国际博览会。一位捷克斯洛伐克的老人观展后说:“对于你们的展览,有什么可说呢?我是一个老人,我记得义和团起义,及世界列强压迫这个起义,而今天呢?一切捷克人都在羡慕你们的进步,而我们知道,在非常的古昔你们就知道了纸和印刷,在那时你们已有了自己的文化,所以我瞩望你们与一切国家兄弟般的合作,而迈向社会主义”。
1952年3月5日,中国参加了巴基斯坦国际工业展览会,在展览期间放映电影《白毛女》和《钢铁战士》。许多观众看过影片后感触很深,一位妇女看完电影《白毛女》后,脸上带着泪痕说:“这故事太感动人了,我生平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好的片子”。一位青年在看过电影《钢铁战士》后说:“我真喜爱这部片子。它生动地告诉我们中国人民是英勇的人民”。
1953年8月30日,中国参加了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中国馆在设计布置上突出民族风格,馆内外雕梁画栋、宫灯彩画、玉石栏杆、长廊与花园等均博得观众一致好评。很多观众写道:“这是博览会中最美丽的一个馆”,“你们的展览馆很巧妙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艺术天才与古老文化和近代化工业的结合”,“这个馆是这样的美丽,人们一进中国馆仿佛置身于神线日,中国参加了波兹南国际博览会。中国馆展览了许多日用工业品和手工艺品,有瓷器、陶器、漆器、银器、象牙雕刻、玉刻、石刻、木刻、竹刻、刺绣、地毯等。一位教员留言:“我认为中国人民是艺术家”。另一观众留言:“中国馆打开了我看新中国的眼界”。可见,参加国际展览活动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相对于旧中国的贫困落后,新中国在国际展览活动中展示了大量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水利等展品,让观众感受到新中国的活力四射、充满朝气、勇于进取。
1951年5月19日,中国参加了布拉格国际博览会。观展后,有的观众说:“不允许如此文明、如此有文化的中国加入联合国,是所谓文明国家的耻辱”;有的观众说:“看了这个展览,我是确信了,中国是采取了唯一可能的途径——中国人民解放自己——人们可以由这些优异的图片看到。向你们更进一步的工作致敬”。加拿大多伦多的报纸记者说:“中国——这个美丽的展览,将是非洲及北美黑人殖民地人民的一个刺激,他们必须赢得他们的民族解放而为其人民创造一个新生活”。几个意大利工人代表向中国人民致敬:“光荣归于由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中国人民”。从捷克斯洛伐克来的观众说:“再有十年和平,中国将震撼世界,我们希望不久我们也能有你们所有的同样货物,你们的工作使我们吃惊”。
1952年3月5日,中国参加了巴基斯坦国际工业展览会。中国馆开放后,来自欧洲、美洲、非洲和巴基斯坦各地的大量观众前往参观。许多观众对新中国两年多以来取得的成就表示惊奇和赞扬,并在来宾意见簿上留言。一位青年用阿拉伯文写道:“新中国人民的努力对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作了重大的贡献。新中国的进步和繁荣给亚洲人民指出了道路。你们的国家有像毛主席这样伟大的领袖是幸福的,祝你们更进步,更繁荣!”一些欧美人士在参观后也为新中国快速的发展所感动。一位法国人写道:“今天新中国的进步,不是用言语所能形容的。”一位美国人写道:“中国馆详尽地介绍了新中国的活动,在工业展览会中,它是无与伦比的。”许多报刊对中国馆也予以好评,巴基斯坦《今日报》说:“工业展览会中规模最大的中国馆,生动地表现了新中国解放后短短两年多来的伟大成就,这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
1956年9月2日,中国参加了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国际博览会。观众最普遍的反映是:参观后感到以前对中国的了解不足。有些观众说:“从中国馆的工、农业生产品的展出中感到中国人民伟大的气魄与巨大潜力”。中国馆在博览会上是最受欢迎的馆之一,观众留言共2400余条,几乎全是赞美和祝贺。许多人多次参观,有人写道:“我来过三次了”;有人写道:“我还要来两次,因为我舍不得离开它”;还有人写道:“我要建议博览会当局,应以一等奖给中国馆”。
通过梳理国外各个社会阶层观众参观中国展馆的留言可以发现,新中国向世界呈现出工业中国、文化中国、活力中国的形象,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1951—1957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新中国国力蒸蒸日上,在参加的各种国际博览活动中,通过富有民族特色的展馆,凸显了五星红旗、、画像等国家形象;通过展出重工业品、轻工业品、城市建设等,彰显了新中国伟大的建设成就;通过展出工艺品、丝绸、电影等文化产品,展现了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新的文化理念。从参展的展品及其陈列来看,新中国采用了形式多样的展示方式,充分说明了新中国展览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在国际展览活动中,除了工业中国、文化中国、活力中国的国家形象外,新中国还向外界呈现出独立自主、不断发展、热情友好等形象,这些形象共同构成了国际展览活动中的“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