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1-20 16:34:35 浏览: 次
必威【聚焦2022省】安徽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1月17日上午,安徽省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王清宪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安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总量突破4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跨上一个标志性台阶。
2021年,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4%左右,制造业投资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增速居长三角地区第1位。
科技创新结出新成果。国家实验室全面投入运行,“九章二号”“祖冲之二号”实现量子计算新突破。合肥先进光源、量子空地一体精密测量等大科学装置列入国家规划。3位科学家当选两院院士,1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8项制造业揭榜攻关项目打破国外垄断。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9.9件,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92.3%。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粮食产量817.5亿斤,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8.8%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5%左右。
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改善。全省PM2.5平均浓度34.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84.6%,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3.5%,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重点流域生物多样性加快恢复,长江再现野生江豚群嬉的自然景观。
而在民生方面,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城镇新增就业70.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年度目标以内。
2021年,安徽省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30条”等系列政策举措,下达各类直达资金1254亿元,努力以政策有效实施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把保市场主体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化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能源供应偏紧等突出问题,新增减税降费超300亿元,推行“免申即享”方式拨付稳岗奖补资金4.6亿元,惠及企业21.6万户,普惠小微企业增长21.8%。
安徽把扩大有效投资贯穿到经济工作全链条,组织9批210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695个、竣工2084个。合肥新桥机场改扩建、淮北—宿州—蚌埠城际铁路、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等工程开工建设。芜宣机场通航,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天然气宣城—黄山干线建成投运。江淮大数据中心建成运行,5G网络实现县城以上主城区全覆盖。
全面开拓消费需求,限额以上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30%左右,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4倍,智能家电销售增长50%左右,国内旅游收入增长32.1%。
2021年,安徽加快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级实现新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组建运行,新认定省新型研发机构38家。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获批建设,安徽科技大市场挂牌运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揭榜11项国家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任务、居各试点省市首位。推出新阶段高质量发展人才“30条”等政策,引进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47个。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发展,培育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53家,全省首家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羚羊”上线运行,新增“皖企登云”企业7300家。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建立十大新兴产业省级专班推进机制,逐一编制“双招双引”路线图、施工图。坚持市县为主、省级赋能,建成省市县贯通的“投资安徽”调度平台。省政府及各部门顶格推进“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全省十大新兴产业签约项目2123个、开工1614个。
2021年必威,安徽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生猪存栏恢复到2017年底水平。种业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水稻种子出口量居全国第1位。10个千亿级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启动建设,新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40个,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21家。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完成农村改厕40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5%,提质改造农村公路4489公里,行政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97.8%。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实施“三变”改革的村占比提高到72%,集体经济强村占比提高到12%。
2021年,安徽省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高对接沪苏浙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对标学习并推出改革创新政策和举措548项。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实现联通链接,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展示交易服务中心、芜马江海联运枢纽建设加快推进。实施科技创新联合攻关项目19项,组建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120项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打造链接东中部市场合作平台,发起组建中部地区国际商会联盟。为增强皖北等长三角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国家长三角办联合安徽省举办推进大会,安徽同时召开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沪苏浙结对帮扶皖北城市机制建立运行,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等政策相继落地。
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专项推进行动计划,出台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推出制度创新成果44项,首批6个联动创新区启动建设,新增注册企业12842家、签约入驻项目795个。对“一带一路”沿线%以上。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40%以上。
安徽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省级权力事项再精简20%以上,“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零基预算改革实质性推开。“亩均论荚雄”改革启动实施,“标准地”改革全面推开,省级政府建设用地审批权委托下放。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步伐加快,省生态环境产业集团和省通航公司组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获批实施。编制周转池制度向教育、卫生等领域深度拓展。
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13.6万户、增长8.5%。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去年的重要发力点,安徽制定实施行动方案,开展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新增境内上市企业23家、创历史最好水平,直接融资增长17.8%。
安徽坚持生态优先,强化环境保护必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深入实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扎实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取得阶段性成果,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骆岗中央公园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快实施,“四廊两屏”工程、马鞍山“白菜心”工程启动建设,完成造林绿化182万亩。稳妥有序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容量448万千瓦。新安江流城跨省生态补偿机制延续执行,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林长制法规。生态理念植进更多安徽老百姓心中,绿色成为“十四五”开局最动人的底色。
安徽努力改善民生福祉。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稳定提供公益性岗位5.5万个,脱贫人口务工就业187万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420万孤老残幼等因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01所。“双减”工作扎实推进,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实现全覆盖。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双一流”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力度加大,省属高校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0个。
卫生健康领域补短板工程启动实施,2个国家级、9个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提速建设,4个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加快推进,“两癌”免费筛查农村适龄妇女75万人次。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实施,新备案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469家,新增托位3.6万个。
用心用情办好一批群众身边的实事,民生工程投入1288亿元。让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付诸实施。
2021年,平安安徽建设深入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有效,成功处置零散突发疫情,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2亿剂次、全程接种率达82.4%。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下降9.3%,食品药品安全群众满意度稳步上升。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在全国推广。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省政府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履职效能进一步提升。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全面开展“八五”普法,制定修改废止省政府规章8件,提请省会审议地方性法规27件,全省办结行政复议案件8136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提升到100%。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实施细则,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政府督查工作实施办法,省政府文件和督查检查考核分别减少5.5%和11.1%。
1月17日上午,安徽省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王清宪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安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总量突破4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跨上一个标志性台阶。
2021年,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4%左右,制造业投资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增速居长三角地区第1位。
科技创新结出新成果。国家实验室全面投入运行,“九章二号”“祖冲之二号”实现量子计算新突破。合肥先进光源、量子空地一体精密测量等大科学装置列入国家规划。3位科学家当选两院院士,1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8项制造业揭榜攻关项目打破国外垄断。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9.9件,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92.3%。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粮食产量817.5亿斤,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8.8%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5%左右。
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改善。全省PM2.5平均浓度34.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84.6%,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3.5%,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重点流域生物多样性加快恢复,长江再现野生江豚群嬉的自然景观。
而在民生方面,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城镇新增就业70.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年度目标以内。
2021年,安徽省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30条”等系列政策举措,下达各类直达资金1254亿元,努力以政策有效实施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把保市场主体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化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能源供应偏紧等突出问题,新增减税降费超300亿元,推行“免申即享”方式拨付稳岗奖补资金4.6亿元,惠及企业21.6万户,普惠小微企业增长21.8%。
安徽把扩大有效投资贯穿到经济工作全链条,组织9批210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695个、竣工2084个。合肥新桥机场改扩建、淮北—宿州—蚌埠城际铁路、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等工程开工建设。芜宣机场通航,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天然气宣城—黄山干线建成投运。江淮大数据中心建成运行,5G网络实现县城以上主城区全覆盖。
全面开拓消费需求,限额以上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30%左右,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4倍,智能家电销售增长50%左右,国内旅游收入增长32.1%。
2021年,安徽加快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级实现新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组建运行,新认定省新型研发机构38家。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获批建设,安徽科技大市场挂牌运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揭榜11项国家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任务、居各试点省市首位。推出新阶段高质量发展人才“30条”等政策,引进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47个。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发展,培育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53家,全省首家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羚羊”上线运行,新增“皖企登云”企业7300家。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建立十大新兴产业省级专班推进机制,逐一编制“双招双引”路线图、施工图。坚持市县为主、省级赋能,建成省市县贯通的“投资安徽”调度平台。省政府及各部门顶格推进“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全省十大新兴产业签约项目2123个、开工1614个。
2021年,安徽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生猪存栏恢复到2017年底水平。种业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水稻种子出口量居全国第1位。10个千亿级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启动建设,新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40个,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21家。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完成农村改厕40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5%,提质改造农村公路4489公里必威,行政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97.8%。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实施“三变”改革的村占比提高到72%,集体经济强村占比提高到12%。
2021年,安徽省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高对接沪苏浙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对标学习并推出改革创新政策和举措548项。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实现联通链接,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展示交易服务中心、芜马江海联运枢纽建设加快推进。实施科技创新联合攻关项目19项,组建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120项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打造链接东中部市场合作平台,发起组建中部地区国际商会联盟。为增强皖北等长三角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国家长三角办联合安徽省举办推进大会,安徽同时召开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沪苏浙结对帮扶皖北城市机制建立运行,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等政策相继落地。
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专项推进行动计划,出台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推出制度创新成果44项,首批6个联动创新区启动建设,新增注册企业12842家、签约入驻项目795个。对“一带一路”沿线%以上。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40%以上。
安徽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省级权力事项再精简20%以上,“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零基预算改革实质性推开。“亩均论荚雄”改革启动实施,“标准地”改革全面推开,省级政府建设用地审批权委托下放。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步伐加快,省生态环境产业集团和省通航公司组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获批实施。编制周转池制度向教育、卫生等领域深度拓展。
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13.6万户、增长8.5%。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去年的重要发力点,安徽制定实施行动方案,开展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新增境内上市企业23家、创历史最好水平,直接融资增长17.8%。
安徽坚持生态优先,强化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深入实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扎实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取得阶段性成果,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骆岗中央公园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快实施,“四廊两屏”工程、马鞍山“白菜心”工程启动建设,完成造林绿化182万亩。稳妥有序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容量448万千瓦。新安江流城跨省生态补偿机制延续执行,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林长制法规。生态理念植进更多安徽老百姓心中,绿色成为“十四五”开局最动人的底色。
安徽努力改善民生福祉。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稳定提供公益性岗位5.5万个,脱贫人口务工就业187万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420万孤老残幼等因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01所。“双减”工作扎实推进,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实现全覆盖。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双一流”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力度加大,省属高校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0个。
卫生健康领域补短板工程启动实施,2个国家级、9个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提速建设,4个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加快推进,“两癌”免费筛查农村适龄妇女75万人次。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实施,新备案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469家,新增托位3.6万个。
用心用情办好一批群众身边的实事,民生工程投入1288亿元。让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付诸实施。
2021年,平安安徽建设深入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有效,成功处置零散突发疫情,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2亿剂次、全程接种率达82.4%。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下降9.3%,食品药品安全群众满意度稳步上升。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在全国推广。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省政府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履职效能进一步提升。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全面开展“八五”普法,制定修改废止省政府规章8件,提请省会审议地方性法规27件,全省办结行政复议案件8136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提升到100%。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实施细则,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政府督查工作实施办法,省政府文件和督查检查考核分别减少5.5%和11.1%。
1月17日上午,安徽省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王清宪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安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总量突破4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跨上一个标志性台阶。粮食产量817.5亿斤创历史新高2021年,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4%左右,制造业投资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增速居长三角地区第1位。科技创新结出新成果。国家实验室全面投入运行,“九章二号”“祖冲之二号”实现量子计算新突破。合肥先进光源、量子空地一体精密测量等大科学装置列入国家规划。3位科学家当选两院院士,1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8项制造业揭榜攻关项目打破国外垄断。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9.9件,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92.3%。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粮食产量817.5亿斤,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8.8%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改善。全省PM2.5平均浓度34.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84.6%,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3.5%,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重点流域生物多样性加快恢复,长江再现野生江豚群嬉的自然景观。而在民生方面,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城镇新增就业70.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年度目标以内。新增减税降费超300亿元2021年,安徽省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30条”等系列政策举措,下达各类直达资金1254亿元,努力以政策有效实施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把保市场主体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化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能源供应偏紧等突出问题,新增减税降费超300亿元,推行“免申即享”方式拨付稳岗奖补资金4.6亿元,惠及企业21.6万户,普惠小微企业增长21.8%。安徽把扩大有效投资贯穿到经济工作全链条,组织9批210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695个、竣工2084个。合肥新桥机场改扩建、淮北—宿州—蚌埠城际铁路、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等工程开工建设。芜宣机场通航,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天然气宣城—黄山干线建成投运。江淮大数据中心建成运行,5G网络实现县城以上主城区全覆盖。全面开拓消费需求,限额以上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30%左右,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4倍,智能家电销售增长50%左右,国内旅游收入增长32.1%。新增“皖企登云”企业7300家2021年,安徽加快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级实现新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组建运行,新认定省新型研发机构38家。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获批建设,安徽科技大市场挂牌运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揭榜11项国家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任务、居各试点省市首位。推出新阶段高质量发展人才“30条”等政策,引进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47个。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发展,培育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53家,全省首家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羚羊”上线运行,新增“皖企登云”企业7300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建立十大新兴产业省级专班推进机制,逐一编制“双招双引”路线图、施工图。坚持市县为主、省级赋能,建成省市县贯通的“投资安徽”调度平台。省政府及各部门顶格推进“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全省十大新兴产业签约项目2123个、开工1614个。提质改造农村公路4489公里2021年,安徽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生猪存栏恢复到2017年底水平。种业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水稻种子出口量居全国第1位。10个千亿级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启动建设,新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40个,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21家。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完成农村改厕40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5%,提质改造农村公路4489公里,行政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97.8%。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实施“三变”改革的村占比提高到72%,集体经济强村占比提高到12%。120项服务事项长三角“一网通办”2021年,安徽省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高对接沪苏浙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对标学习并推出改革创新政策和举措548项。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实现联通链接,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展示交易服务中心、芜马江海联运枢纽建设加快推进。实施科技创新联合攻关项目19项,组建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120项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打造链接东中部市场合作平台,发起组建中部地区国际商会联盟。为增强皖北等长三角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国家长三角办联合安徽省举办推进大会,安徽同时召开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沪苏浙结对帮扶皖北城市机制建立运行,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等政策相继落地。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40%以上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专项推进行动计划,出台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推出制度创新成果44项,首批6个联动创新区启动建设,新增注册企业12842家、签约入驻项目795个。对“一带一路”沿线%以上。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40%以上。“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安徽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省级权力事项再精简20%以上,“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零基预算改革实质性推开。“亩均论荚雄”改革启动实施,“标准地”改革全面推开,省级政府建设用地审批权委托下放。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步伐加快,省生态环境产业集团和省通航公司组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获批实施。编制周转池制度向教育、卫生等领域深度拓展。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13.6万户、增长8.5%。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去年的重要发力点,安徽制定实施行动方案,开展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新增境内上市企业23家、创历史最好水平,直接融资增长17.8%。加快实施骆岗中央公园等重大生态工程安徽坚持生态优先,强化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深入实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扎实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取得阶段性成果,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骆岗中央公园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快实施,“四廊两屏”工程、马鞍山“白菜心”工程启动建设,完成造林绿化182万亩。稳妥有序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容量448万千瓦。新安江流城跨省生态补偿机制延续执行,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林长制法规。生态理念植进更多安徽老百姓心中,绿色成为“十四五”开局最动人的底色。新增托位3.6万个安徽努力改善民生福祉。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稳定提供公益性岗位5.5万个,脱贫人口务工就业187万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420万孤老残幼等因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01所。“双减”工作扎实推进,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实现全覆盖。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双一流”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力度加大,省属高校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0个。卫生健康领域补短板工程启动实施,2个国家级、9个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提速建设,4个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加快推进,“两癌”免费筛查农村适龄妇女75万人次。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实施,新备案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469家,新增托位3.6万个。用心用情办好一批群众身边的实事,民生工程投入1288亿元。让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付诸实施。城市生命线年,平安安徽建设深入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有效,成功处置零散突发疫情,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2亿剂次、全程接种率达82.4%。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下降9.3%,食品药品安全群众满意度稳步上升。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在全国推广。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省政府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履职效能进一步提升。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全面开展“八五”普法,制定修改废止省政府规章8件,提请省会审议地方性法规27件,全省办结行政复议案件8136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提升到100%。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实施细则,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政府督查工作实施办法,省政府文件和督查检查考核分别减少5.5%和11.1%。(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武鹏)